BY 铭划
农历正月十九,是明代书画大家董其昌诞生550周年,松江区文化局等单位办了一个书画展览会以表纪念。据说松江博物馆藏有几幅董其昌的原作,此次还复原了“画禅室”。可我想不通的是,上海博物馆为何不办一个董其昌的专题画展?前不久周秦汉唐文明大展办了,接下来可能是法国路易十四和卢浮宫的藏品展,都是不错的计划,但漏掉董其昌似乎不应
该。前年国宝展上,有十多件国宝上面都有他的墨迹。据称,只有他首肯了,皇帝才让内侍郑重其事地盖上玉玺。董其昌是故宫的首席鉴定师。
董其昌在历史上是一位颇有争议的人物。他出生在上海松江,当时称为华亭。明万历十七年考取进士,后来官至礼部尚书,谥文敏。董其昌才华俊逸,好谈名理,博学多才,擅长书画鉴别。他在书法上,初学颜真卿,后改学虞世南,后又感到唐书不如魏晋,再转法钟繇、王羲之,又参酌李邕,徐诰和杨凝式笔意,遂而自成一派,他用笔注重分行布白,疏宕秀逸,在率意中自得秀色。他的书法对明末清初的书风影响很大。
在绘画上他擅长山水,渊源北宋的董源、巨然和南宋的米芾和朱友仁,又以元代的黄公望和倪云林为宗。讲究笔致墨韵,风格清润,脉络一直传承至清初四王。
他最大的成就也是最有争议的事情,就是他在理论上以禅论画,并将山水画分为“南北宗”。又极力推崇南宗为文人画的正脉。没想到一石激起千层浪,使后世的绘画界刮起了争辩之风。
其实,董其昌的“南北宗论”和“禅论”,也并非是一种标新立异的学说。在北宋,山水就有荆关,董巨和李郭三家鼎立的说法,这是因为中国疆域辽阔,南北东西的地貌不同而有了画法上的分野。董其昌只是把它们理论化而已。至于“禅论”,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儒、道、佛的精神一直笼罩着社会的意识形态,元人就以老庄的道学思想入画,使中国画的技法,转向繁与简、虚与实、枯与湿、浓与淡、顺与逆、轻与重、平与险、形与神等,完全在对立中使画面统一的辩证方法。而董其昌所提倡的“禅论”,只是一种绘画精神,他所谓“以画为寄,以画为乐”,而不是以画为役,作苦役画。董其昌反对仇英穷工极研的画法,是有道理的,因为绘画要将人的本性激发出来,文人画重视即兴发挥,或以之消遣,或以之泄愤,逸笔草草,一泻胸臆。使画中自然流露出一个人的学识修养,诗文修养,书法修养和禅学修养。也就是这一点,对后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董其昌一生还著有《容台集》、《容台别集》、《画禅室随笔》、《画旨》、《画眼》等多部理论著作,也是旧时画家必读书目。当然,今天的不少新进画家可能不会理睬他的话,大家都急着脱颖而出,急着办个展,急着拿画去换钱。修养?几个钱一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