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邵滨孙:沪剧界的“麒麟童”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03月23日09:04 解放日报

  本报讯(记者端木复)继去年纪念越剧表演艺术家袁雪芬、范瑞娟、傅全香、徐玉兰舞台生涯70年后,纪念沪剧表演艺术家邵滨孙舞台生涯70年的回顾演出又将于4月15日、16日在逸夫舞台举行。昨天,上海沪剧院为此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这位老艺术家感人的从艺经历。

  文革中,邵滨孙为何改名邵滨荪

  邵滨孙幼年丧母,做裁缝的父亲为了纪念,给他取名邵念慈。小念慈小学毕业后迫于生计,到一家成衣铺当学徒,当时大家都叫他小裁缝。可是小裁缝喜欢唱戏,无论脚踏缝纫机,还是手拿铁熨斗,嘴里总不忘哼几句“西皮流水”,唱一段隔晚才看过的戏词。从迷恋京剧到热衷申曲,1935年,17岁的小念慈正式拜申曲名家筱文滨为师,开始了他的演艺生涯。因为他的老师筱文滨曾拜邵文滨为师,算起来他是邵文滨的徒孙辈,所以小念慈在学艺初露头角后改名为现在的邵滨孙。

  有趣的是,在文革中,被打倒的艺术家还将自己的名字故意错写成邵滨荪,表示自己被埋在了草里,直到粉碎四人帮后他才将盖在自己名字头上的草字头拿掉。

  拜京剧大师周信芳成为麒门弟子

  邵滨孙成名很早,在老师的鼓励下,他努力唱出自己的特点。一段“唐寿哭少爷”化文派唱腔为童生腔,受到了观众欢迎。第一部申曲电影《贤惠夫妻》的男主角使他声誉鹊起。为了丰富申曲的表现手段,他广采博取,向话剧、电影学习,自编自导自演了《秋海棠》等一大批时装新剧,成为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沪剧西装旗袍戏演出的一面旗帜。

  1943年,他在麒派老生高百岁介绍下,举行了向周信芳拜师仪式,成为申曲界唯一的麒门弟子。他从京剧艺术中吸取营养,改变了申曲过去重唱不重演的习惯,形成了邵派艺术唱做并重、声情并茂的表演风格。解放后,他努力反映新生活,表现新人物,并热心扶持后辈,为一代又一代青年演员当配角,留下了许多佳话。70年来,他塑造了上百个艺术形象,显示了老艺术家深厚的表演功力。

  纪念演出名家荟萃有新意

  邵滨孙70年舞台生涯回顾演出,将通过多媒体和板块联动把荧屏和舞台、过去和现实、叙述和表演结合,展现邵滨孙为沪剧艺术的繁荣兴旺所作出的贡献。

  演出荟萃了众多名家,不仅马莉莉、陈瑜、茅善玉、陈萍、孙徐春、徐伯涛、王明达、钱思剑、朱俭、洪立勇、程臻、吉燕萍等几代明星将献演邵派代表剧目《叛逆的女性》《大雷雨》《秋海棠》和《星星之火》等选段,曾向戏曲舞台“第一杨乃武”学习过的影视、淮剧、滑稽著名演员孙启新、梁伟平、钱程也将与沪剧明星联袂演出邵派名剧《杨乃武与小白菜》片断。拜邵滨孙为师的著名“金话筒”叶惠贤将担任晚会主持。专程从香港赶来的京剧名家马长礼将与邵滨孙同台交流塑造两个刁德一的体会。邵滨孙当年的舞台合作伙伴杨飞飞、王盘声、赵春芳等也将到场祝贺。

| 推荐 | | 打印 | 下载点点通 |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05年老百姓干啥最赚钱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水蓝幸福
海螺爱情精彩图片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