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手机“虚拟情人”遭非议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03月24日09:06 解放日报

  本报讯(记者齐铁偕实习生韩)日新月异的手机游戏最近又冒出一种新玩法———用手机养一个“虚拟情人”。报载,一位年仅10岁的小男孩用父母的手机偷偷养了一个“虚拟情人”,家长直到手机欠费停机查账才发现。其实,这种“虚拟情人”是一款短信游戏。对这种游戏的危害性,专家提出了批评。

  “虚拟情人”为什么会流行

  在“虚拟情人”游戏中,玩家可以在各种不同类型的虚拟女朋友中选择一个和她交往,并可以随意设定女友的名字。之后玩家就需要用甜言蜜语来博取女友好感购买各种各样的礼物来讨好她。当然,这类游戏的下载和购买礼物都是需要付费的。

  明眼人都会发现,“虚拟情人”无非是运营商让你掏腰包的又一个新招数罢了。此类游戏所有的程序都是早已设定好的,就算跟有血有肉的真人相处久了,有的人也会出现移情别恋的问题,何况是跟一个“电子情人”谈情说爱?那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人乐此不疲呢?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的李虹博士认为,这反映了社会中情感需求和满足之间的一种不平衡。“虚拟情人”的流行说明现代人的感情需求很强,在真实生活中很难找到一个轻松方便的发泄渠道,玩虚拟情人游戏就成了一部分人排解郁闷的途径。

  专家认为弊大于利

  一位已经在“虚拟情人”身上花了数百元的不愿透露姓名的大学生说:“‘虚拟情人’有什么不好?我不开心了她会安慰我。我也知道玩游戏浪费金钱精力,但只要我负担得起,又不影响别人,没必要对此大惊小怪。”

  对于这种沉溺于游戏之中的玩家,有专家认为,在虚拟世界中不需要面对现实中的挫折,可以随心所欲地宣泄情感,长此以往会使人淡化现实社会规范的要求,给暴力犯罪埋下隐患。更有专家说:“沉溺到这种游戏中不能自拔的人往往是因为在生活中本身遇到了挫折,例如有失恋的经历或是工作上的不如意,然后把‘虚拟情人’当作一个发泄渠道,长久以往,便会逃避现实,隔离社会,使人的适应能力减低。”

  对未成年人危害最大

  玩这款游戏的不仅有需要情感发泄的成年人,也有对感情究竟为何物都懵懵懂懂的未成年人。那个小男孩用长辈的手机偷偷养了一个“虚拟情人”就是一个例子。李虹博士指出,游戏是否有危害性要看玩游戏的人群:有自控能力和经济能力的成年人有自我调节能力,感情发泄过了,对游戏的新鲜感过去自然就知道收敛。而缺少自制能力的少年好奇心和模仿能力最强,又开始萌生性别意识,这类游戏很容易产生误导,需要家长的监管和保护。长期从事青少年教育研究工作的张志广教授也认为,思想不正确、内容不健康的手机游戏对于青少年的危害是不容忽视的,它使原本自然、健康的性格走向畸变,从而影响他们对事物的看法、处理事物的态度以及感受和观念的形成。

  游戏也该有“少儿不宜”

  信息技术发达的时代,人们在享受信息技术带来便捷的同时,也需要关注新技术媒体中一些负面文化的无孔不入。对于未成年人下载这类成人游戏所带来的危害性,目前尚无具体法规进行管理。电影有分级的呼吁,手机游戏也该有“少儿不宜”的要求。希望相关的立法和监管措施早早出台,为未成年人的成长营造一个健康干净的信息环境。

| 推荐 | | 打印 | 下载点点通 |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05年老百姓干啥最赚钱


热 点 专 题
百事音乐风云榜投票
严查苏丹红食品
房贷利率上调
F1新赛季 围棋春兰杯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安徒生诞辰200周年
购房贷款提前还贷指南
北京在售楼盘分布图
《新浪之道》连载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