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联合国改革能使美国“纠偏”吗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03月27日09:09 南方都市报

  贤峰礼专栏

  此次安南的目的就是想借联合国改革之机,在对美国“先发制人”战略予以部分肯定的同时,还希望能对其予以适当的法律约束,使得到“纠偏”后的“先发制人”能够在联合国的框架内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贤峰礼

  期待已久的联合国改革方案终于出炉了。在这份报告中,安南就安全问题重点强调:各国应就“何时及如何”动用武力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达成一致;主权国家有权在遭到袭击时进行自卫,包括对“迫在眉睫的”威胁采取“先发制人”的军事行动,但是,对于“潜在的”或“非迫在眉睫的”威胁,是否“预防性”地采取军事行动,应由安理会决定;安理会应通过决议,明确其授权动武应遵循的原则,其中应包括威胁严重性、动武目的、军事选择与威胁是否相对应、军事行动成功的机会等。

  很显然,安南的这番话主要是针对布什在第一任期中推出的“先发制人”战略而言的,而“先发制人”战略的试验场就是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这自然会让人想起去年安南对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是“非法”的表态。此次安南的目的就是想借联合国改革之机,在对美国“先发制人”战略予以部分肯定的同时,还希望能对其予以适当的法律约束,使得到“纠偏”后的“先发制人”能够在联合国的框架内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那么美国愿意接受这一约束吗?

  安南发表讲话后,布什政府立即发表评论,在对安南提出的联合国改革的整体方案表示欢迎的同时,惟独对规范动武原则这一建议持怀疑态度。美国仍坚持认为,处于自卫,可以不必经联合国授权而使用武力。可见,美国至少在口头上还不想在“先发制人”问题上作出妥协与让步。其实,布什政府这样做完全是在为伊拉克战争进行辩护。对美国而言,如果默认了安南的说法,那就表明美国承认当初绕开联合国而发动伊拉克战争是错误的。这显然是布什政府所无法接受的,所以,美国对安南的这一建议必须表态,以证明其在发动伊拉克战争问题上没有做错。

  实际上,如果仔细品味一下安南的报告,其中还有许多美国想要的东西。首先对联合国进行改革以应对新世纪出现的新挑战、新威胁,这是美国所强烈要求的,因为在美国看来,正是因为联合国处于无用的境地,所以美国才踢开联合国而发动伊拉克战争。对联合国进行改革符合美国的需要。其次,安南在报告中也指明了非传统威胁对人类所构成的新挑战,并明确可以针对“迫在眉睫”的威胁采取“先发制人”的军事行动,这一点尤其符合美国的胃口,从某种程度上讲是对布什政府“先发制人”这一预防性战略的肯定。对此,布什政府尤其应该感到满意,这也是安南对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是“非法”表态上的明显让步,目的就是争取美国对联合国改革的支持。就此而言,美国应该能够充分体味到安南的良苦用心,从而在联合国改革问题上给予安南足够的合作。

  至于规范动武原则这一问题,美国与联合国之间也并不是完全不可调和,甚至目前也已找到了部分“交集”。在安南发表报告的同时,美国国防部也同时公布了《美国国家防务战略》和《美国军事战略》两份报告,对如何使用军事手段确保美国安全进行评估。从这两份报告的内容来看,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仍是美国面临的主要威胁。为防止威胁出现,美国在军事上仍将继续推行“先发制人”战略,但从具体内涵上分析,此“先发制人”已非彼“先发制人”,与布什刚刚提出“先发制人”,主张不惜一切手段,在全球范围内对恐怖分子实施跨国界的穷追猛打,赶尽杀绝相比,现在的“先发制人”更强调以军事预防为主,注重与其他国家的军事合作,防止其他国家成为恐怖分子的发源地和避难所。也许经过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美国已明显感觉到,可以使用军事手段直接进行集中打击的恐怖分子已经为数不多了,下一步的重点应是如何以军事手段阻止恐怖分子的产生。而要实现这一目标,美国就必须重视与国际社会和其他国家的合作。这样,美国为从联合国那儿取得动武授权而与国际社会产生矛盾的几率也就大大降低。因此,只要美国愿意改变单边主义,将“先发制人”战略放在联合国的框架内实施,那么这个具有新内涵的“先发制人”战略还是能够获得国际社会体谅和认可的。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外军教研室

| 推荐 | | 打印 | 下载点点通 |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水蓝幸福
海螺爱情精彩图片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