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兰迪文
总政歌舞团团长、一手打造了《千手观音》的著名舞蹈编导张继刚,昨天出现在中国舞协和上海舞协主办的“2005当代舞蹈论坛·中国舞蹈创作”学术会议上。张继刚在做完“舞蹈编导创作”主题发言后,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张继刚指了指自己的眼睛(见右图)说:“眼角膜充血。为准备9月3日在人民大会堂及央视两台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型晚会,
最近几天睡不着觉,大概是太累了吧……”
采访话题马上切到《千手观音》上。“这个节目上央视后,观众来信就像雪片一样……”张继刚像是回应网上对舞蹈《千手观音》版权归属的质疑,单刀直入地说:“我的创作灵感源于1996年、1997年之间,那时回家乡山西,在云冈石窟看到‘千手观音’壁画,又在家乡崇善寺看到‘千手观音’,那里叫‘千手千眼’……”他说,“千手千眼”有一个动人传说,庄王病后,他的三女儿斩臂熬药救父,由此打动上帝,赐她千手。真正将“千手观音”变幻出雍容华贵灵性舞姿的转折点,是2000年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聘张继刚为“终身指导员”的那一刻:“我想时机到了。这个主题,聋哑人演更好。”
作为2004年雅典残奥会闭幕式8分钟总导演,张继刚扩大了演出阵容,将残疾人艺术团仅有的9名男性聋哑人全都用上,并由著名作曲家张千一重新写了音乐。当现场最后出现“无臂观音”,用嘴衔出2008年残奥会会旗时,观众席欢动场面就像一波波浪潮,让老张毕生难忘。
张继刚认为,《千手观音》在春晚大获成功,主要在于作品本身精彩,并且聋哑人的演出体现出生命的创造力。“光有天才想像力是不够的。舞蹈是时间的艺术,这5分54秒的舞蹈,前一个动作完成后,下一个动作怎么做?许多编导并不明白……”张继刚说,判断一个好导演,要看他是否把情感投在观众这个“准星”上。“最终,观众的心灵会传递给舞蹈演员。”
张继刚透露,2005年春晚过后,他先后接到上海电影制片厂、广东电视台、北京电影学院等多家单位邀请,要与他洽谈拍摄《千手观音》。他选择了上海电影制片厂。《千手观音》将会是电影、舞台片和纪录片一起套拍。“我知道观众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我会参加编创的讨论,做些幕后的工作。”至于会不会在影片中出镜,张继刚未置可否。“我和上海合作的《野斑马》是最赚钱的一部舞剧,我还想在上海买房子,我和上海的合作是永远的……”(来源:劳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