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通向死亡的梦想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03月28日11:27 新民周刊

  BY 刘志荣

  《戏梦巴黎》中,一开始,从美国来的纯朴的马修,在“革命”的街头,遇到法式反叛青年孪生兄妹伊莎贝拉和特奥时,伊莎贝拉把自己铐在路边的铁栅栏上——一个行为艺术式的POSE。看这部电影时,“姿态”这个词,一直在我思想中延续着:三个青年延续着看过的电影中的梦想,模仿着电影中的姿态,对着电影中的台词。他们的对台词游戏,对出错者
的惩罚让人张口结舌(同时也觉得孩子气):伊莎贝拉罚特奥在玛琳·黛德丽的照片前自慰,特奥罚伊莎贝拉当着自己的面和马修做爱——电影中这对孪生兄妹相爱甚深,那么,这种惩罚便几乎有着自我惩罚的味道,似乎非要看看也已经被自己内化的社会道德观念能够被破坏到什么程度。

  这种破坏和极限探索一直贯串着整个电影,他们模仿戈达尔的《法外狂徒》中的镜头狂叫着跑过卢浮宫,三个人一起在浴盆里沐浴,一起睡在土耳其式的小帐中……父母度假去了,兄妹俩把马修接到家中,三人一起“闹革命”,把一个典型中产阶级家庭搞得臭哄哄。不过,这就是“革命”吗?中产阶级“乖宝宝”闹起“革命”来,再怎么“反叛”,也难免类乎模仿的“镜像”,更难免有缩手缩脚的地方——或者说,内心中单纯的一面,再怎么嚣张还是难以彻底摆脱:伊莎贝拉的姿态那么“革命”,似乎所有的中产阶级道德观全不在眼中,马修问起她如果被妈妈发现时会怎样,她说:“那我就自杀。”那种极限探索的气焰,一下子被这句话抵消了。年轻人对体制不满意,要抗争,要反抗,但他们心目中的革命,总是带着罗曼蒂克的气息,幻想化,艺术化——说穿了,不过是一种梦想的激情。

  而梦想带领着他们,可以带领到什么程度呢?兄妹俩最后不屑一顾地撇开马修(因为他摆脱不了布尔乔亚气息),投向和街头警察的作战——几乎是投向死亡的怀抱。没有边界的梦想通向了死亡,但死亡却未必就是真正的革命。即使最后让梦想烧完了自己,体制还是稳如泰山呢。因为缺乏现实的力量,正应了这部片子原来的名字:“梦想家”。说起来,当年激动人心的马尔库赛的理论和当年革命失败后学院里的文化批判,是不是也只是“梦想”或“茶杯里的风波”呢?看完了,便想着这个问题。

  贝托鲁奇设置了“乖宝宝”马修作为叙述者,看另两个“乖宝宝”闹革命,马修看来看去,自己也给看进去了,不过看进去后,却也看出“革命”的虚妄来。这似乎是一种反思,情感上贝氏却对那种反叛的激情梦萦魂牵——马修再怎么学习,也始终是兄妹俩的局外人,真要激情赴死时,还是要把他抛弃的。说起来,那年代是人家的青春,梦想再虚妄,青春还是值得怀恋的,何况还是那样“激情燃烧的岁月”——不过话又说回来,我们还是应该珍惜自己的青春,梦是要做,睁开眼看看现实更有必要。

| 推荐 | | 打印 | 下载点点通 |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第24届香港金像奖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房贷利率上调
本田雅阁婚礼门事件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房价高难道错在百姓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新浪之道》连载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