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长恨歌》尚未杀青,《米尼》旋即开机。两部都是根据王安忆小说改编的电影,吸引了众人关注。可这两部影片的女主角,因选不到有票房号召力的本地演员,只能请来香港的郑秀文和台湾的李心洁担纲。一向以“盛产”女明星为荣的上海电影,正在为美丽而忧愁。
回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电影在上海孕育并成长,一大批女明星相继走红,阮玲
玉、周璇、胡蝶、上官云珠、白杨、张瑞芳、秦怡、王丹凤……可谓群星璀璨,这一个个名字,几乎成了中国电影史的坐标。1949年后,上海也培养了一批优秀女演员,祝希娟、尤嘉、朱曼芳、龚雪、顾永菲、吴海燕、张瑜、吴玉芳、潘虹、陈冲、奚美娟等等,延续、灿烂着上海的美丽。然而,随着时间推移,上海电影的美丽星光渐渐黯淡,以至“芳踪难觅”。
求助“美丽”外援
这是无奈之举,也是非常之举。
大凡摄制一部故事片,男女主演的优劣关乎影片的命运。这几年,上海为拍摄本地题材的电影找不到“上海小姐”而烦恼,于是,为了票房,只能“面向全国”。正在放映的电影《做头》,讲的是一个上海女人和理发师间发生的“上海爱情故事”,片中上海女人的出演者却是香港演员关之琳;去年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大唱凯歌的《美丽上海》,女主角请了香港的王祖贤;而前两年表现上海小人物生活的电影还有《美丽人生》,请了北京的小陶虹演一个在上海小弄堂里“土生土长”的姑娘。外来佳丽当然也能演绎上海故事,但是,要拍出浓郁的本土意味,非上海小姐莫属。
一个曾经因美丽过剩、有的女明星在人生最有戏的年龄段却无戏可拍的上海,竟要求助外援,不能不说是这座东方大影城的悲哀。
上海无美可寻?
这样的情况多了,不免让人产生几分疑惑:偌大一个上海,真的是缺乏女主演吗?
上海有电影制片厂、话剧中心、各大戏种的专业剧团,还有专门培养演员的院校、戏校……应该说人才源源不尽。
事实上,近几年“上海制造”的女演员并不少:《玉观音》中的孙俪,《还珠格格》中的赵薇和黄奕,《粉红女郎》中的薛佳凝,还有新出炉的“星女郎”,即《功夫》里的黄圣依等,都是上海本家本土的“独养女儿”。
谁来发现“美丽”
所谓今天的名角、大牌,其实都是昨日的新人。
当年,上影厂拍摄《红色娘子军》,大胆起用祝希娟,由于其表演率真朴实获得电影百花奖的最佳女主角;另外,像电影《苦恼人的笑》物色的潘虹,《青春》起用的陈冲,《庐山恋》推出的张瑜,日后无不成为大牌明星。如今之所以没大用“小旦”,说穿了,一是缺乏艺术的胆略;二是被市场那只看不见的手吓住了,生怕没有票房;三是用人机制尚不够完善。
罗丹说,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谁来发现“美丽”
?谁来完成“美丽”呢?
启动人才工程
今年,恰逢中国电影诞生100周年,人们有理由要求上海电影重现往昔的美丽。
可喜的是,上海的电影人已经开始了自己的努力。上海电影集团,将启动一个青年人才工程,用来促进包括演员在内的上海电影人才的培养。上影集团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确定一个演员是否适合角色,导演往往从艺术塑造能力和市场号召力两方面来取舍衡量。所以上海题材的电影里缺少沪籍女演员,跟上海的电影人才本身没有必然关系。一部优秀的影视剧可以使主演‘火’起来。近年来,上海电影的发展势头确实相对减缓,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本地的创作环境和人才的培养发展。也因为这个原因,上影集团从2005年起开始启动青年人才导航工程,两年一次,每次投入1000万资金用来培养包括导演、演员等在内的电影人才。
本报记者齐铁偕 本报实习生李君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