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南朝石刻“建亭保护”始于清末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03月29日09:18 南京报业网-南京日报

  【南京日报报道】曾经负责建国后南朝石刻首次保护工程的著名文保专家金琦,昨天通过本报得知南博专家提议将南朝石刻建馆集中保护时,他希望有关部门在选址及场馆设备方面一定要有战略眼光,否则“集中以后,万一在未来,只要发生一次浩劫甚至事故,南京将再无南朝石刻了”。

  1.8万元拨款竟然年年用不掉

  1953年,刚到南京市文管会工作的金琦还是一个20多岁的小伙子。一件奇怪的事情引起了他的注意。“当时国家每年都下拨1亿8千万元(老版人民币,相当于今天的1.8万元)作为南朝石刻的专用保护经费。”金老说,“但这些钱每年都原封不动地上缴回去。”当时的南朝石刻由于一直在荒郊野外无人照料,身陷地下是普遍存在的情况,还有一些已经倒地破碎多年。扶正拔高,成为南朝石刻保护亟待解决的问题。这项保护工程交由城建局工程司负责,然而当时国外并无先例,国内也无范本,城建局的工程人员因为没有技术指导,一直不敢贸然行事。所以钱年年下拨,又年年交回政府。作为文保工作者,金琦感到惭愧,“我下决心一定要让这笔钱发挥作用”。

  “吊豆腐”方法扶正南朝石刻

  时任市文管会主任的丁云青对此非常支持,并要金琦拿出方案。南朝石刻历经1500年已经很脆弱,不允许直接试验。因此必须在一个同样脆弱的物体上做试验。这个物体是什么呢?一个送豆腐的伙计给了他启发。这个伙计每天早上把一盘豆腐顶在头上骑车摇摇摆摆地从金琦门前经过,虽然一路颠簸,但到食堂所有的豆腐却一块都没有坏。“豆腐是最软弱的东西,如果能把它整体吊起来却又同时保持它的完整,那么这个技术一定就能把石刻吊起来。”从此这个伙计每天都有了一个“挑剔”的顾客,他对豆腐唯一的要求就是完整。“我做了一个小绞车,每天把豆腐按照萧墓前石碑的形状切好,用各种质地的材料捆扎起吊。”试了30块豆腐后,金琦的试验成功了,他用油纸把豆腐包起来,然后周匝捆上竹片。这样吊起的豆腐放下后,依然是完整的。此后的5年时间里,金琦指导工人用吊豆腐的办法成功扶正和提升了甘家巷一带的6处南朝石刻。

  清代就有建亭保护举措

  金琦负责的这次提升保护工程中,就包括迄今保存最为完好、文字最清晰的一块石碑——萧墓石碑。1956年7月,金琦他们在碑上加盖了一个碑亭,为“建馆保护”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提供了有力的证明。可是,昨天记者却从金琦口中首次得知,建亭保护其实不是他们的首创,早在光绪年间,这块碑就已经有了碑亭保护。金琦告诉记者,清末光绪年间的一次修缮后,由于萧墓石碑已经倾斜,又没有扶正的方法,就建了碑亭,让墙挡住石碑阻止其继续倾斜。上世纪30年代拍的照片中,碑还在原亭中。此后不知是战争破坏还是年久失修,1955年碑亭已经坍塌消失。1956年7月,碑提升和扶正工程完工后,又重新建了碑亭。多亏这两次建亭保护,才让现在的人们还能领略到南朝书法的风采。“当时建亭保护石碑是传统做法,有影响文物艺术价值展现的缺点。国家号召研究出一个不要建亭又能使石刻不会风化的好方法,况且当时也没有那么多经费,因此只造了这一个碑亭。”金琦说。

  南朝石刻保护需要战略眼光

  时隔50年,金老依然关心着这些曾让自己耗尽心血的南朝石刻。前两年,他故地重游,看到石刻风化严重,心急如焚。金老认为,在目前风化严重的情况下,集中建馆保护南朝石刻是一个好办法,但是它也有不足之处。亲身经历过动荡岁月的金琦有着平常人不具备的居安思危的眼光。他告诉记者,现在的南朝石刻之所以能逃脱了历史上各种人为的浩劫保存至今,很关键的原因是地处偏远,而且分散。集中以后,万一在未来,只要一次浩劫甚至事故,南京将再无南朝石刻了。所以选址及场馆设备一定要有战略眼光。南京日报记者 李冀(编辑 小诠)

| 推荐 | | 打印 | 下载点点通 |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水蓝幸福
海螺爱情精彩图片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