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常熟专电电视剧《沙家浜》与原创者文牧家属的版权纠纷日前甚嚣尘上。文牧家属曾表示如不停拍就法庭见。记者昨天专程赶赴常熟市沙家浜芦苇荡风景区,尽管制片主任刘勇坚决拒绝了记者的采访,并不肯告知具体拍摄地点,但记者仍在风景区了解到,《沙家浜》并未停拍,陈道明及相关主要演员均出现在现场,但剧组将拍摄用的景区完全封锁起来,禁止任何人出入。制片人朱春燕强调,该剧剧本完全是自主创作,认为不构成侵权,剧组目前仍与文牧家属积极协商。一些法律专家、版权局专家也就《沙家浜》的版权纠纷发表了自
己的看法。 剧组封闭景区继续拍摄
记者一大早从南京赶往常熟转车沙家浜,几经周折找到芦苇荡风景区,由于景区附近交通十分不便,记者只能步行前往,到达景区时已是下午3点。售票处的一位工作人员称,《沙家浜》剧组确实是在景区的北区进行拍摄,但当他想继续说下去时被旁边一位工作人员打断:“知道了也没用的,他们不许外人进去看的,都封锁起来了,别说游人不让看,工作人员也不让看的。”由于时间已临近傍晚,景区内人员稀少,几乎看不到什么游客,且一些景点目前正在进行一些改造,所以只有一些修缮的人员零星地在工作,记者找了一大圈也没有发现剧组拍摄。不过有内部工作人员向记者证实,《沙家浜》剧组目前在景点北区进行拍摄,并没有停拍,只是将与北区的连接处封锁了起来。有一位家住附近的老人说,他昨天早上7点就看见剧组来景区进行拍摄,一直拍到中午11点,下午2点左右所有演员离开了片场,前往当地的一个度假村休息。
村民 当地请了20个临时演员
另外一些村民还透露,他们亲眼看到陈道明等主要演员出现在拍摄现场,证实了之前传出的陈道明到达剧组的消息。那位老人家提起拍电视的事情显得很习惯:“他们拍了好几天了,天天都是一大早就来了,有80个人呢。”记者说起封锁道路,他笑着说:“可以进去的,不过只有他们(剧组)请的我们一些当地的人去演(临时演员)的才可以进去。我没有看到过,不过听他们回来说,很有意思的。”于是他向记者介绍了听来的一场戏,说是要当地的一些老人穿着破旧的衣服扮演偷米的农民,然后被打之类的。记者随后拨打了陈道明的手机,但被转到了秘书台。
制片 我们是重新创作
至于版权纠纷,《沙家浜》制片人朱春燕告诉记者,谈侵权的关键是剧本有没有抄袭。《沙家浜》剧本完全是按照当年抗日战争历史改编,剧组用了两年时间,采访了当地许多参加过抗战的新四军战士或其家属,根据他们的故事创作了现在的剧本。只是说的是沙家浜的事,用了些人名但剧本中的故事情节与文牧创作的《芦荡火种》的情节是完全不同的。既然没有侵权,剧组为什么如此保密?对此,朱春燕表示,剧组有严密的宣传计划和拍摄进度,封锁消息是不想让媒体过多地介入影响影片的拍摄进程,本来的打算是在今年4月27日常熟市解放56周年时,配合当地政府进行宣传。
专家意见不一
另外,一些法律专家、版权局专家也就《沙家浜》的版权纠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上海师范大学的法学教授郑良信认为“未经同意即是侵权”,他说:“要判断《沙家浜》剧组是否侵权,必须知道剧组用的是什么剧本以及它与原来的《芦荡火种》剧本的关系,必须分析两个剧本间是否存在相互联系,新剧本使用了多少原来剧本的内容。新剧本如果使用了原有剧本的框架、情节等,就属于改编,剧组就必须事前同著作权拥有者打声招呼,如果没有事先通知,事后也没有征得同意,应当属于侵权。”而上海新闻出版局版权处的施副处长则觉得新创作不算侵权:“如果确实如该剧制片人所说,剧组以沙家浜这个地名,在采访原有新四军事迹的基础上创作一个新的作品,与原来的《芦荡火种》剧本无关。那样就不能算做侵权。就像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中的故事一样,是全中国人共同拥有的财富,只要尊重历史,美国记者斯诺可以据此写出《西行漫记》并不侵权。如果只用了沙家浜地名和相关人名,一般来说不一定构成严格意义上的侵犯著作权,只能认为是种‘搭便车’行为,可能会对原有的艺术创作产品形成一些经济影响,可以看作一种不正当竞争。但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法学专家就两个剧本进行比对。”
作者:李晓婕 茅中元
(来源:南京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