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红》二次送审获通过,解禁导演独家披露“闯关”内幕
12年!王小帅方获“出生证”
2005年4月1日,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审查委员会发出了电审故字(2005)第063号的影片审查决定书,王小帅解禁后的第一部电影《青红》终于拿到了通过令。它不仅是王小帅解禁后
第一部可以在中国大银幕上映的影片,也成为了王小帅第一部走正常程序(即先获得国家通过令)报名国际电影节的影片。导演王小帅在拿到决定书后即与之合影留念,他说:“12年,按照中国老百姓的说法,一个轮回啊,我终于为自己的电影拿到了‘出生证’。”据悉,《青红》从3月24日第一次送审到拿到通过令,共用了9天时间。
9天过关报名戛纳
由于3月24日广电总局电影审查委员会在初次审片时,给出了“部分声音和画面过于刺激”的意见,并要求片方对影片进行修改,一度让王小帅十分着急。因为戛纳电影节竞赛单元的报名截止时间是3月29日,他担心再次修改和送审会影响《青红》的报名。好在戛纳对王小帅有充分了解,(《二弟》和《扁担姑娘》曾在戛纳参展),组委会特意将《青红》的报名时间延迟到了4月5日。4月1日拿到广电总局通过令后,《青红》顺利报名今年戛纳电影节竞赛单元,影片能否顺利入围要看4月20日电影节官方公布的入围名单。
12年经历一句感慨
王小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电影局的工作效率让他吃惊,基本上都是上午看片,下午就给出审片意见。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王小帅的影片《扁担姑娘》曾经历过审片三年不过的“惨痛”经历,但这次《青红》则享受了9天两次审查的高效率。王小帅说:“经过沟通,保持了影片的完整性,很不容易。从我的第一部影片《冬春的日子》到《青红》,正好12年,按照中国老百姓的说法,一个轮回啊!”对于自己两次被禁,拍片12年才第一次走上大银幕的经历,他只有这一句感慨,对于未来则有很多希望:“12年,我终于为自己的电影拿到了‘出生证’,我希望这不是个别影片的个别现象,希望这是整个中国电影未来长期的走向。”
王小帅告诉记者,《青红》从筹拍到诞生,经历了不少困难,是他目前为止拍得最艰难的一部影片。关于影片诞生的全部经历,将有一部名为《青龙街19号》的纪录片全程讲述。导演贺峥正在进行后期剪辑,因为素材庞杂,纪录片只能与电影DVD同时发行。
三大改动
“过于刺激”,修改枪声与裸镜
3月24日,《青红》一次送审未获通过,当时给出的四条修改意见集中于“影片的部分画面和声音过于刺激”。获得通过令的《青红》做了哪些改变呢?记者了解到《青红》从“红灯停”到“绿灯行”的曲折过程。
争议焦点:枪声过于“暴力”
修改内幕:被要求弱化,最后得以有限保留
王小帅和皮力都一再强调,《青红》结尾处的枪声做得非常成功,不仅因为声效逼真,更因为故事的发展和气氛能让那枪声显得分外震撼,可以成为一定要进影院观看影片的重要理由。但同时,把剧本中的“砰砰砰”变成音效十足的枪声,也一度让影片显得过于“暴力”。电影局一度要求弱化影片结尾处的枪响。王小帅从影片的完整性角度出发,经过与电影局的沟通,枪声得以有限保留。
争议焦点:澡堂男子正面全裸
修改内幕:露点纯属意外,后期替换处理
影片中有一处男子的意外露点镜头,发生在小根(青红的男友)与青红的父亲在澡堂相遇的一幕。画面中出现了一个正面全裸的男子远景。王小帅承认,这个露点镜头是自己疏忽造成的,在后期制作时会寻找替换镜头或者电脑处理。
争议焦点:高音喇叭强调历史
修改内幕:播放内容做声效处理
影片中青红一家人从上海来到贵阳支援三线建设,他们工作和生活的环境就是上个世纪80年代的工厂和厂区宿舍。那个年代比较常见的高音喇叭在影片中多次出现,据王小帅介绍,80年代的许多政策规定都是通过高音喇叭传达到老百姓身边的。但根据审片意见,一些当时的特殊历史环境下实行的政策不宜过多强调,高音喇叭播放的内容也做了一定程度的声效处理。
王小帅专访
“我这是进步,不是妥协”
王小帅从地下到地上的身份改变和《青红》快速通过审查的事实,终于佐证了中国电影走向开放的变化,但这对于导演和影片本身来说,到底是进步还是妥协后的结果呢?王小帅本人怎么看待这些修改?修改后的《青红》还保持着王小帅一贯的风格吗?我们试图用下面的对话来解开这些疑虑。
没有整段地删减
记者:电影局给出修改意见后你和他们有一些沟通,有什么是他们提出的,但是因为沟通成功最后没有修改的吗?
王小帅(以下简称“王”):在最初给出的意见中,有过整段删减的意见,我觉得会对故事的完整性有影响,我说要是这样改的话,那我这戏就不好弄了。后来就沟通,沟通,最后就变成酌减(酌情删减)一些东西,声音方面不要弄得太刺激。影片最后我那个枪声出来的时候,实际上是可以让人心缩紧的。最后出来的结果我基本上是满意的,电影的完整性得以保留,没有出现整段删减。
记者:你怎么看待上面说的所有这些修改意见?
王:电影局他们长期以来的观影习惯(和普通观众)是不一样的,观影的角度和态度都不太一样。这不是一天两天,是长期存在的。现在来说,电影局还是在某些方面,在一些政策上加强了开放,这个势头如果保持下去,会很好。
最可惜声音背景弱了
记者:这几处修改对影片本身的力量和故事完整性有多大的损耗?
王:因为没有整段删减,所以对故事主线没有破坏。惟一让我觉得特别可惜的是,有很多地方是给普通老百姓看的,能抓住他们的情绪,让他们产生共鸣的。可惜少了声音背景这方面的东西,使那种扑面而来的回忆削弱了。但《青红》还是让人真正地去回忆80年代,我们是在这一段成长的,人们太容易遗忘这个年代了。
记者:和你以前的片子来比,《青红》的色调是不是更灰?
王:我呢,自己不是为了追求一种灰而灰,你看《十七岁的单车》就是很灿烂的,这些都是视具体情况来定。贵阳的天气本来就很阴天,我也想拍记忆中那种贵阳的阴天、小雨、工厂的统一制服什么的。
记者:制片人皮力说现在的电审制度有很大的进步,两年前他都不敢想像这部片子会如此迅速地通过,你觉得呢?
王:没那么严重。现在能顺利通过是很好,不像以前,按规定我就连电影都不能拍了。现在可以沟通,保持了影片的完整性,这很不容易。
记者:很多观众担心小帅的电影现在走体制内的路线,会不会多了枷锁,做出一些妥协?
王:是进步,不是妥协。你们看了片子就会知道,我的东西,那些本质的,没有变。
记者:高园园第一次在你的戏里承担这么重的戏份,你对她的表现满意吗?
王:她一上来就进入了状态,她知道我要的是什么。我还说金鸡奖的时候,可以给她报一个最佳女主角呢!
戛纳就像广交会
记者:影片的投资有900万元,你认为国内的票房可以达到多少?
王:我的电影,这次是第一次在国内放。以我现有的经验来看,这类影片还是应该做长线放映。
记者:除了枪声和王小帅的名字,还有什么吸引普通观众?
王:残酷青春?被扼杀的初恋?这个我不懂,要问制片人这些。
记者:对于戛纳电影节抱什么样的心态?
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电影节就像广交会一样,都是一个市场。得了奖,市场就好做了。
专题采写 本报记者 陈弋弋
图:
影片中声音效果的修改,让王小帅觉得特别可惜。
澡堂戏
合影留念:王小帅身后贴的就是他的第一张电影“出生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