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民歌演唱“吐字不清”及“拿腔拿调”现象,为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专程来沪出席记者会的著名歌唱家王昆,昨天下午呼吁音乐学院要培养“才旦式”的民族歌唱家,不要把原本很有特色的民歌手“教坏了”。
即将度过八十大寿的王昆,回忆当年领唱《农友歌》。为了把握好《农友歌》的吐字和韵味,她斟字酌句地学习湖南话,然后再斟字酌句地唱出湖南味。“现在的民歌唱得贼
高,让许多观众很失望。张瑞芳对我说,她越来越不喜欢民歌了,这让我非常难过……”王昆说,现在民歌存在着两种状况,一种将歌词音乐化了:“‘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不管是不是红色经典,只要能消遣就好了,这是给司机开车听的。”另一种状况就是学院派的“亮嗓”,把声音拉得很高,拖上美声的尾巴,好像只有这样才“洋气”、“高贵”。
王昆回忆说,1954年她去音乐学院深造,周恩来总理嘱咐她:“只能学好,不要学坏……要保持自己浓郁的民族民间风格和歌唱特点,不可学过之后让听众失去了一个王昆。”在音乐学院,前苏联专家要求她改唱俄国唱法,两年下来她的嗓子都不会唱歌了,后来好不容易才找回自我。现在歌手找工作要“证书”,很多人去考音乐学院,但去了那里就失去了自己特色:“上海音乐学院王品素教授教才旦卓玛唱歌方法,并保持了她原有的特色……但从音乐学院出来的,除了一个才旦,还有哪个女歌手?”王昆对记者说,“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培养出来的歌手一个个拖着美声腔,民歌的韵味却流失了……
王昆指出,民歌演唱还有另一种倾向,那就是夸张:“为了表现所谓‘原声态’民歌,许多歌手扯着嗓子声嘶力竭,有的故意沙着嗓子,这也是民歌的变味。”王昆再三强调,她的批评并不针对谁,因为她“至少从音乐学院学到了乐理知识,懂得了如何欣赏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