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华语文学传媒大奖”评审揭秘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04月09日08:47 南方都市报

  第3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

  第三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终评不久前结束,有关终评的情况本报与《新京报》已作了详尽报道(请参阅4月1日《南方都市报》B12版及同日《新京报》C10版)。本届大奖继续坚持独立、创造、公正的评奖精神,严格按照评选规则进行。为了体现大奖终审工作的认真、公正,同时也便于文学界内外的了解和监督,现将终审评委讨论过程予以公布。

  本届大奖的终审投票分两个阶段进行,先进行了“2004年度杰出成就奖”的讨论和投票,其余单项奖则采取五位评委分别主讲、其他评委共同发言的新形式。本版主要刊登五个单项奖的评审过程。

  年度最具潜力新人

  最具“新人”意味的名单

  年度最具潜力新人奖的候选人有映川、葛水平、张悦然、李傻傻和江非五人。几个评委都表示,本届新人奖的候选人普遍年轻而富有潜力,是一个最具有“新人”意味的名单。

  “今年的这个名单让我很兴奋!”主讲人马原连续几次用“兴奋”来表达他对这个名单的欣赏。他表示,这恐怕是“华语文学传媒大奖”评选三届以来最具有“新人”色彩的一次。前面两届的候选者和获奖者,年纪都有点偏大。相比起来,这一次的入选新人普遍在20-30岁之间,李傻傻和张悦然还是1980年后出生的作者,是真正的新人。

  马原依次评析了几个入选者的写作水准:映川的小说写得特别结实、流畅,而且分寸感极好。葛水平写得厚重、准确,非常突出。李傻傻是“80后”作者当中的佼佼者,其写作已经获得了文学界的普遍认可。而读江非的诗,马原说可以感觉到新诗的一种很好的延续,就是将自己与自己所处的时代有机结合的诗歌样式,“这让我觉得新诗大有希望”。

  至于张悦然,马原认为她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出生的作家中影响较大的一个。“她的《十爱》让我大吃一惊,《樱桃之远》里面作为小女生的那种朦胧、那种情绪一下子就看不到了。她居然写出那么清晰、那么干净,而且那么有想像力的十个故事。我特别惊讶于她的节奏、气韵、语感,这些都是在很高的审美层面上的。”马原认为,《十爱》几乎具备了一个好小说需要具备的所有元素,相信它会在较长的时间内留传下来。

  一直关注“80后”作者的马原表示,“80后”作者的作品中有太多新的迹象,新的语汇。“我特别希望我们的新人是真的新人。”马原表示,自己会首选张悦然。

  评委王尧接着发表了他的看法。他同样认为这一次的提名名单比较理想,主要体现在“新人”和“潜力”这两个关键词上。上世纪八十年代出生的作家在2004年受到普遍的关注和讨论,因此王尧认为这次提名在相当意义上能够对“80后”的写作现象有一个回应。王尧表示,自己比较赞成张悦然和江非。其他评委也相继表达了相似的看法。

  年度诗人

  最无争议的结果

  诗人奖获得提名的有多多、张执浩、鲁若迪基、余怒和李小洛。于坚之前已经获得过“2002年度诗人奖”,大奖的原则是一个人尽量不重复获同一个奖项,因此,于坚在此次讨论中被暂时搁置。

  评委对这个奖项几乎没有什么争议,评委们一致认为多多是最合适的人选。而且多位评委表示,多多本来完全可以进入“年度杰出成就奖”提名的,但由于他在2004年度发表的作品不多,而他的诗集的出版时间则在2005年,无法进入评审范围,因此只能将他遗憾地列入年度诗人奖中参评。

  洪子诚表示,这次获提名的五位诗人都不错,首选当然是多多。有些遗憾的就是多多错过了进入“年度杰出成就奖”提名的机会。“多多一直保持着对诗的非常虔诚、非常激情、非常天真的感觉。”在诗歌界,即使很对立的一些诗歌流派,对多多也没有什么不同意见。洪子诚认为,多多此次入选的作品与他以前的作品相比,有比较大的变化,句子比较简短,而且有一种自我否定的句式。

  洪子诚接着评析了其他几位作者:张执浩的诗非常有特点,专业评价也很高。鲁若迪基是少数民族诗人,他的诗写得很朴素,带着一种独特的民歌风格。对余怒的争议比较大,因为他的先锋性表现得特别突出,有些诗写得很晦涩、怪诞。但从诗歌实验的角度看,也未尝不可以推出一些有争议的诗人。李小洛的诗是传统的抒情诗,写得比较有深度。抒情诗在上世纪90年代以来已经衰落了,在这方面她的写作对新的抒情诗写作可能提供了一些新的经验。洪子诚表示,自己重点会选多多和余怒。

  谢有顺表示,多多未能进入“年度杰出成就奖”提名是很遗憾的事情,但是,他优秀的诗作,以及他在母语国家的重新出场本身,就给2004年度的诗歌界带来了很多可供谈论的话题。马原也说,多多是我们时代最重要的诗人之一,值得对他作出大胆的肯定。

  年度小说家

  实力最整齐的奖项

  小说家奖的候选人呈现出各自精彩、不相上下的态势。在具体评议之前,谢有顺特别提到了《狼图腾》的落选。《狼图腾》在2004年的影响非常大,但很多推荐评委对它究竟是不是小说表示怀疑,因此没有进入这一届的提名名单。

  谢有顺表示,目前入围的五部都是很好的作品,很有代表性。其中,王刚是多部重要影视作品的编剧。他的小说《英格力士》在北京地区的推荐评委当中颇受推崇。这部作品主要写中年人的某种精神境遇,作者在处理历史和个人经验的关系方面有很睿智的一面,唤醒了很多中年人对人生的深切感悟。

  “北村的《愤怒》与众不同,它进入现实的独特角度、以及它所达到的思想深度,在中国当代小说中都是不多见的。《愤怒》提供了一个特殊的视角,一个人在受到不公正的对待之后,用一个自己认为公正的态度审判了一个可能的杀人犯,后来他对自己的报复举动的正义性产生了怀疑,直到懊悔,去自首,最后他这样的行为影响了周边的人。这样的故事有点古典,但是这样的精神角度的引入,对当代生存的观察是别的中国作家做不到的,所以,北村的作品有它不可忽略的价值。”

  “李洱的《石榴树上结樱桃》让我大吃一惊!”谢有顺称,写农村题材的作品很多,但是能像李洱写得这么生机勃勃、这么细腻传神、这么复杂而又有深刻质感的,非常少见。中国当代作家长于写百年家族史,但是在一个如此狭窄的时间和空间里面,在一个没有什么大起大落的事件里面,李洱能经营出一种巨大的现实景象,这种能力是非常罕见的。

  林白的《妇女闲聊录》是一部探索性的作品,它采用口述实录的方式,描绘了中国农村的一种女性生活。“也许很多人会觉得这部小说非常琐碎、唠叨,但林白何尝不是通过这种琐碎、唠叨和闲聊,在当代小说叙事中建立起一种属于她自己的独特说法呢?”谢有顺表示,林白在中国当代文学中是一个独立的个案,她的小说才能极为突出,但她在各种文学评奖中都被忽略,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这样的作家。

  陈希我的小说“代表了一种极端写作或者极致写作的路子”,他也是有力量的作家。

  最后,谢有顺说,几位作者在2004年度都有出色的表现。但鉴于王刚和李洱都刚刚获得其他文学奖项,因此他建议评委们更多考虑其他三位作者。

  别的评委也对这五位作家的写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年度散文家

  一“南”一“北”受到好评

  王尧对获散文家奖提名的候选人一一做了评述。他表示,琦君的散文在海外和台湾有较大的影响。她在文字上比较老到,而且诗词的背景使她的文章有一种独特的味道。刘长春和柯平两位作者都是有水准的,文字很有功力,也有自己的情怀。但王尧认为,这两位作者都比较明显地受到文化大散文的影响,总体上来讲这种写作方式今天已经不宜再更多地提倡。周晓枫有自己的艺术感觉,是那种特别有敬业精神的散文写作者。

  相比之下,王尧较多地肯定了北岛和南帆。他认为北岛的《失败之书》是2004年非常重要的一部散文集。诗人对散文写作有一些独到的技法,给人启发很大。但王尧也表示,北岛因为写诗,所以他的散文文体意识不强,行文稍显散漫。

  南帆的《关于我父母的一切》受到了较高的评价。王尧认为,近几年里,知识分子通过叙说历史来解剖一个时代的写作方式比较流行,但南帆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就像钱钟书说杨绛的《干校六记》是“大背景中的小插曲”那样,南帆也是选择了自己的父母这样一个小的角度来观看历史。他讲述父亲投身革命,去寻找自己的理想,但最后自己的人格和心理遭受压抑的一个过程。

  王尧表示,从这样一个角度来讲述一段历史是非常特别的。它避免了像一些人讲述宏大历史时的那种大而无当的毛病。另外,南帆的写作姿态也值得肯定。在对待一代人的命运和遭遇时,很多人的叙述是带有情绪性的。而南帆注意到了历史的复杂性,没有更多的情绪化的东西。这本书写的是父亲母亲,但同时也书写了作者个人的思想、心路历程、人文情怀,是年轻一辈的知识分子与上一代知识分子之间的深情对话。

  王尧还认为,《关于我父母的一切》在文体上也有新的尝试。作为长篇散文,如果作者对历史没有比较成熟的理性分析,没有对人生比较圆通的理解的话,文章很容易会写得支离破碎。但南帆能够在很长的篇幅里,叙述穿插有致、语言放松、从容,这是很不容易的。其他评委对王尧的分析颇为赞同。谢有顺特别说到,南帆在文学评论上的成就已经世所公认,但他的散文成就还未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其实,南帆的散文风格显著,思力深厚,他是真正对散文文体有贡献的散文家,应该得到表彰。

  年度文学评论家

  最困难的取舍

  文学评论家奖的人选同样是各有千秋,难分伯仲。张大春的《小说稗类》受到了评委们的一致赞扬,这本书在2004年的文学界影响较大。但考虑到这是一部理论作品而非单纯意义上的文学评论,评委们最后还是将它搁下。剩下的几个人当中,评委们将目光集中在了李敬泽、郜元宝和蔡翔身上,三位评论家都如此出色,大家都有些举棋不定。

  林建法认为,李敬泽从2001到2003年一直在《南方周末》开专栏谈文学,影响很大。他的艺术感觉非常不错,文字也比较灵动。汪政、晓华的作品集是他们多年来对当下作家作品的研究,写得很扎实。郜元宝以理论见长,但2004年他主要在韩国教学,重要的作品发表不多。王尧和谢有顺都认为,郜元宝无论从学养还是从思考力度上来讲,在他这一代人中都是出类拔萃的。

  林建法重点评析了蔡翔的《专业主义和新意识形态》一文,并且坦言,自己会在蔡翔和李敬泽之间做出选择。

  洪子诚和王尧都表示会在李敬泽和蔡翔之间选择。他们认为蔡翔对很多重要现象进行了思考、概括及命名,而且有些问题思考得很深入。但是在运用文化研究的理论来分析现实时稍显生硬。对于李敬泽的文章,洪子诚表示自己很久以前就希望评论界能有人写一些短小的、有见地的评论文章,李敬泽的文章正是这种。王尧认为李敬泽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批评文体。

  谢有顺表示,蔡翔的文章写得很好,是一个很重要的评论家,但他有个疑虑,就是觉得蔡翔的这篇文章本身不太像文学评论,因为它主要是谈知识分子和市场意识形态等问题,而且他在2004年度只有这一两篇论文问世,若要获奖,多少显得有点单薄。谢有顺个人极为推崇李敬泽的评论,他认为,李敬泽的书评式、印象式、带有个人感悟性质的批评,恰恰是当代中国文学批评界所匮乏的。“如果每个文学评论家都沉迷于不着边际的理论,不介入有活力的文学现场,或者不对当下的文学现实发言,那这无论如何都是批评家的一种失职。”谢有顺认为,李敬泽这些年对当代文学的发展做了很多有建设性意义的事情,而且他的文字独树一帜,也影响了很多作家。他在2004年度出版了两本著作,是一个获奖的好时机。谢有顺还强调,李敬泽的写作状态其实最符合“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所要表彰的批评精神。

  评议结束后,评委们在公证员的公证下进行了两轮的投票。最后,张悦然、多多、林白、南帆、李敬泽胜出,分别成为2004年度最具潜力新人、年度诗人、年度小说家、年度散文家和年度文学评论家奖的得主。本报记者 田志凌

  图:

  五位终审评委林建法、谢有顺、洪子诚、马原、王尧(从左至右)在评审现场。本报记者 邹卫 摄

| 推荐 | | 打印 | 下载点点通 |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水蓝幸福
水蓝幸福海洋爱情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