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除了电影,“新浪潮”还有什么(组图)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04月13日10:25 金羊网-新快报
  邹志渭

  “透过巴黎蓬皮杜中心现代艺术博物馆收藏看法国当代艺术”———在这个副标题的指引下,“新浪潮”展于3月15日至4月15日,在广东美术馆举行为时一个月的展出。之前这个展览已在上海举行,之后则将出现在北京中华世纪坛。这也是中法文化交流年的一次重要活动,展出的所有的作品都来自巴黎蓬皮杜中心的收藏品。

  “新浪潮”展在广东美术馆

  与人们普遍理解的新浪潮并不一样

  几个展览会场被隔离带分成了一条曲折的前进路线,在它的指引下,整个观看过程会沿着一个时间的推进,依次修正观赏者对“新浪潮”概念的理解。其路线与展览都被分为三个部分: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画家制作的电影———从电影到画布/从绘画到屏幕;20世纪80年代:从电影到电影语言/20世纪90年代:屏幕的时代。

  沿着光线黯淡的通道往前走,一个造型奇特的装置面对着进来的方向。这是一个巨大的方形框架,里面镂空的一个类似于一张脸图案,正中是一个方形的电视屏幕。如果仔细观察,观察者将看到屏幕中的图像将是你正在观察的这个状态,而其中的不同在于,你也置身于视野之中,因为在你的身后,一台摄像机正对着你,将你观看的行为直接透露在屏幕上。事实上,这是法国艺术家马夏尔·雷斯的一件作品,名字就叫《身份,现在你成为马夏尔·雷斯的一件作品》。这个装置强调了图象在一个封闭状态下的使用,这也是录象作为媒体的一大特点。但普通的观众更多是想到了一句著名的诗句: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桥上看你。这种观看与被观看所带来的陌生感,已不是电影审美过程所能展现。

  这就是这次“新浪潮”首先给人的印象,它与人们普遍的理解的新浪潮并不一样。被国内人们接受的新浪潮主要是指一个狭义的电影运动,即上世纪60年代对世界电影产生深刻影响的新浪潮电影。但这次广东美术馆里的新浪潮展览,包括了许多了绘画、雕塑、录像及图像制作。巴黎蓬皮杜中心主席布鲁诺·拉辛说:“新浪潮一词首先指的是一种新的电影类型的产生,它更新了电影叙述技巧与对图像的处理。而法国当代艺术从20世纪60年代起,就是以电影发展的历史为参照构建起来的。”因此,除了电影作品,诸多其他类型的作品在空间上被安排在一起,一同构成了在一定时间与空间上的立体关系。比如在爱德瓦多·阿洛约的绘画《一个西班牙密谋者》和雅克·德·拉维勒格莱的撕纸招贴作品《马佑织毯》中间,是一台循环播放的电视机,其内容是雅克·莫诺利的电影作品《EX》。

  作为新浪潮中著名的人物,让·吕克·戈达尔与热拉尔·弗罗芒热的1968-1970年的作品《红色》是一批电影作品。这个作品的最初版本是一个近镜头照在一面法国国旗上,上面有红色的颜料在流淌。而第二个版本则是作为马兰·卡米尔茨的电影《同志》而拍摄的,以一本有二十多幅丝网印刷照片的相册为基础。它体现出了1968年五月风暴事情的政治氛围。接下来,通过对一些静止图像的简单剪辑,相继出现又一道红色颜料在法国国旗上流淌的场景,一些随便在街上拍摄的图片,一些表现游行和冲突的跟时事有关的图像。而平涂的、单色的红色通过叠印的手法盖住了人物和景像,抹去了它们的线条,并最终掩盖了它们。这部电影在颜色的是使用上具有十分强烈的象征色彩,批评家阿兰·儒弗瓦评价这些作品为“到今天为止运用文字和电影图像手段达到了自足、自由程度的最简单、最具创新的境地。”

  “新浪潮”并不只是停留在60年代

  虽然上世纪60-70年代的法国艺术作品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组织者却更希望人们同时将注意力集中到在此之后的80年代和90年代之后。他们觉得“新浪潮”并不只是停留在60年代,也并不只是停留在电影领域。布鲁诺·拉辛说:“在法国,从20世纪60年代初起直到现在,在运动图像和固定图象的创造者之间,一直有紧密的联系。对图象不断进行转化的、连续出现的‘新浪潮’(80年代出现的造型摄影方面的‘新浪潮’,然后是90年代在录像艺术方面出现的‘新浪潮’,以及更近一些时候数码图象方面出现的‘新浪潮’)都大大丰富了这种关系,并使之成为法国当代的主要动力。”

  事实上,随着时间的推进,也随着观看展览路线的推进,作品在多媒体的运动开始变得越来越频繁,从之前注重材质与形式的实验风格到多媒体的过渡十分明显。其中让人印象深刻的是皮埃里克·索兰的1998年的作品《这儿真是太好了》。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内,周围的墙上布满了大小不一的电视屏幕,而屏幕内容都是各式各样的面孔。这是32张事先录好的图像,经过处理后同时放到电视里,诸多的面孔同时注视着参观者,这是一种十分奇怪的体验,根据艺术家本人的说法,就是为了唤起“观察器官过于肥大的感觉”。

  另一部谢素梅的《回声》则十分容易接受。艺术家的父亲是中国人,母亲则是英国人,但两人都是音乐家。这个作品通过一个巨大的屏幕进行循环投影,镜头从穿红裙子的艺术家后面拍摄。她坐在一块绿油油的草地上,面对着大山,拉响大提琴,用琴声和回声达到某种微妙的二重奏效果。这个作品曾参加过2003年的威尼斯双年展,当时是在卢森堡馆展出。

  “新浪潮”的身后

  电影的追溯从何处开始,这是一个与电影技术学无关的话题。但是寄生在电影发展史中的电影观念史,总能单纯地凭借理论,更改一个时代摄影机的取向,这一点从翻阅并不漫长的电影史可以得出答案:德国表现主义、法国印象主义、超现实主义、意大利新浪潮、直接电影以及著名的法国新浪潮,都是过去一个世纪里电影迁徙的注脚。值得一提的是,自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电影以来,法国人不仅在技术上直接地发明了电影,在观念上也持续而间接地创造着这项伴随黑暗的艺术,如同现代电影的一个长子,交替地出现在已经过去的110年电影史中。

  半个世纪之后,当品位颇为自觉的中国年青人,都在文字中不断地提到特吕弗与戈达尔的时候,那一代人已经大面积地离开了人间。从来没有一种电影运动能够如此长久地刷新现代电影的创作观念,并因传播而产生歪曲与偏移,在某种语境下成为精神的象征物。1958年,随着如火如荼的政治运动,法国年青人喊出:“新法国需要新电影”,此后媒体开始宣传这个词组,在此后的很多年里,“新浪潮”这个名词一直没法被淡忘,人们仍然提到它,或是抱有敌意,或是带着怀旧情绪。尽管弗朗索瓦·特吕弗在1961年10月19日的《法兰西观察家》上说:“有一点我们强调得不够:‘新浪潮’既不是一场运动,也不是一个学派,又不是一个集团,它只是一定的量,是报界创造出来的统称,为的是把两年来崛起于本行业中的五十余名新手统归一类。以往,每年只能出现三四名新人。”

  如果将目光过于叶公好龙地放在电影领域,狭义的理解将忽略“新浪潮”身后一个更为宏大的背景,这个背景不是只盯着1968年学生运动、特吕弗、切·格瓦拉、摇滚乐等标签的符号化阅读,无论在思潮上还是观念上,它都要比这些更为广阔,也更为细致。经过对“新浪潮”一种“生活在别处”的青春想象之后,人们也许可以更加诚恳地去了解一个更加真实的“新浪潮”,这也是广东美术馆展出的“法国新浪潮”对当下的意义。

  让·马克·比斯塔芒特《光线6·91》

除了电影,“新浪潮”还有什么(组图)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让·马克·比斯塔芒特早年曾经是摄影师、电影导演的威廉·克莱因的助手。他不断尝试将各种不同的美学艺术种类的界限打破,使它们撞击。因此,他以极具个性的方式将摄影、素描、雕塑结合在一起。这些被称做《光线》的作品既非摄影,又非雕塑,它由19件独立的作品组成,在大型的有机玻璃板上以丝网印刷的方式黑白印出,并以金属支架将有机玻璃与墙壁隔开一段距离。他自己说:“这是一些极具物理性的作品,几乎可以说是摄影和电影之间摇摆的雕塑。”

  代表作品

  马夏尔·雷斯《耶稣·可乐》

除了电影,“新浪潮”还有什么(组图)
  马夏尔·雷斯喜欢把自己定义为“视觉工程师”。他从消费社会中种种招眼诱人的幻影出发,形成一种新的美学语言。从1959年起,他开始用一大批回收的物品———厨房用具、手工产品、塑料玩具等创作了大型的组合作品,往往让人想到商店橱窗内的货物陈列架,或者向广告参照,从而产生一种“全新、灭菌、纯洁的世界”。《耶酥·可乐》是从广告电影中借用来的方法完成的“对我们消费社会狂执的批评”。在屏幕上出现的种种疯狂表明艺术在嘲笑这些电影的某些约束:“一切都是虚假的,故事必须乱七八糟,演员必须演得非常糟糕,布景必须极其可笑。”

  瓦莱莉·儒弗《无题》

除了电影,“新浪潮”还有什么(组图)
  瓦莱莉·儒弗以一种几乎是资料片的风格重点拍摄都市的风景以及城市特有的一些场景。他的布局重复出现,主要将一个人物与一个都市的空间对照起来,从而不断地探讨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对人们居住的场所留下了几乎是社会学的实录。他让我们看到了转瞬即逝的日常生活的一刻,没有惊奇,也没有特别的美学追求,但是展现了被习惯所忽略的那些瞬间。

  展览回应

  周全山(中山大学大三学生):我觉得这个活动十分不错,能这样看到很多装置艺术还是比较难得,不过要看完还真需要花点时间,光那些电影就够看的。

  张海律(电影网站编辑):太激动了!完全超出我的预料,本打算在隔壁看一个纪录片的,到这才发现这些作品太震撼了。我一直就对这些实验性的东西很感兴趣,而这里的很多作品,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阿木(摄影师):我只对里面的一些作品感兴趣,毕竟这样实验的东西不是很容易懂,比如说有几幅抽象画,我就不明白。这也没什么,我得承认它们先锋的东西给后来的影响是很大的。

  Linda(杂志编辑、记者):这是一个很好的展出,这样规模地看到蓬皮杜的藏品应该不多见吧,我个人对一屋子电视的作品很感兴趣,感觉怪怪的,不过蛮好玩的。还有那个烟的作品,影像上很有意思。

  刘宏斌(银行职员):我平时也爱来美术馆看看,这次法国新浪潮的东西挺有意思的,之前我就知道新浪潮就是一些电影。不过这样的东西注定不会有太多的人看的,太实验了,而且看完要花好长的时间,我都没看完。
| 推荐 | | 打印 | 下载点点通 |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摩登老人
摩登原始人登场啦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