戛纳电影节又要来了。4月5日,今年戛纳电影节竞赛单元结束了全部影片的报名工作。今年中国电影的参赛热情似乎格外高涨,报名的6大华语影片是:王小帅的《青红》、张元的《看上去很美》、张杨的《向日葵》、严浩的《鸳鸯蝴蝶》、关锦鹏《长恨歌》和杜琪峰的《黑社会》。这是一次“第六代导演对戛纳的集体征战”。
此外,备受关注的陈凯歌的《无极》将在戛纳电影节上放映长达10分钟的片花,这
将是陈凯歌历时3年打造的大片在全球的首次亮相。由成龙、金喜善主演的大片《神话》也将在戛纳放映影片片段。届时,制片方将投资300万港元为该片宣传造势。这次的入围名单要等到本月20日才会公布,但是比照一下戛纳电影节以往的口味,却也不难猜出几分。
2004年举起金棕榈的是美国导演迈克·摩尔大骂布什的纪录片《华氏911》,入围的中国影片是王家卫不知所云的《2046》,但是大出风头的却是参展的《十面埋伏》;
2003年揽走金棕榈的是美国影片《大象》,用平静得近乎沉闷的镜头记录了美国校园枪击案,入围的惟一一部中国电影是沉闷的《紫蝴蝶》;
2002年获奖的是讲二战故事的《钢琴家》,人气超热的却是参展的乔治·卢卡斯的《星球大战2:克隆人进攻》,那一年,有两部台湾影片入围,侯孝贤的《蔷薇的名字》和蔡明亮的《你那边几点》;2000年入围的华语作品是最多的,包括杨德昌的《一一》、王家卫的《花样年华》和姜文的《鬼子来了》……
纵观戛纳的“前科”,披金挂银的常常是法国人一直念念不忘的“作家电影”(往往是闷片),而笑傲红地毯的却是耗资巨大视觉嚣张的商业大片。闷片搭台,大片唱戏,这就是戛纳近年来的风格。
曾经有个极端的说法:戛纳制造的是“精英恐怖主义”,选片偏激、知识分子化,入围的电影多半只能吸引30个人去电影院。虽然现在戛纳也开始向“商业”倾斜了,但是它所选中的电影绝对不会是大众的“心头好”。以此标准,6部影片里最不可能入围的自然是杜琪峰的《黑社会》和关锦鹏的《长恨歌》,因为两位导演的风格都摆在那儿呢,绝对不是什么“作家电影”。
就质素来看,《鸳鸯蝴蝶》是最没戏的,这部无病呻吟的浪漫爱情片一看就没有“入围相”。从题材来看,王小帅的《青红》和张扬的《向日葵》属于同一类,都是探讨爱情和家庭关系的,当然还有大时代背景下人的生存状态,但是这类题材的影片对于戛纳来说,已经不算新鲜,毕竟张艺谋当年的《活着》已经珠玉在前。相比而言,张元的《看上去很美》入围的可能性倒是大一些,这类儿童题材的影片不仅在中国很少,就是在世界影坛也不多见。
说到第六代导演这次的集体出击,看似巧合,其实也是一种必然。戛纳电影节不仅是电影的盛会,更是让影片和个人升值的一条捷径,多少无名导演都是从这里得到大制片商的青睐的。现在的张艺谋、陈凯歌已经不是特别需要戛纳或者威尼斯来扬名了,而像王小帅这样刚刚从地下走到地上的第六代导演,恰恰才最需要一片金棕榈的垂青。本报记者钱杰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