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他们是那样长大的2段回忆——我们就是这样长大的(组图)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04月16日01:22 北京娱乐信报
  参与制作这个专题的人和这个专题的读者一样,很多都不是上世纪“60代”。为了得到第一手的资料,当然要请几个“当事人”现身说法,我们采访了几位“60代”的文艺界人士。谈起自己的青春岁月,他们每个人都变成了“话痨”,看看这些叙述,你可以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

  我和王朔都是自己不能打

  只可以远远看打架的人

  金兆钧很忙,除了杂志社的工作之外,还要担任“学会奖”的评委和其他很多社会活动。不过,童年与少年时代是人人喜欢回忆的时光,老金当然也津津乐道。“当年最流行的一句话就是‘向毛主席保证’,这是所有人都说的。”老金对这句当年的流行语记忆最深。据老金回忆,当年的服饰有句顺口溜:“狂不狂,看米黄;猖不猖,看立裆。”米黄就是指当年知青的衣服,而立裆则是受上海人“传染”,有的年轻人喜欢穿暴露线条的裤子。
他们是那样长大的2段回忆——我们就是这样长大的(组图)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与青春有关的日子》

  “当时的孩子们老实点的就看小人书(如今叫做连环画),像我们这些比较野的则酷爱看手抄本,听故事讲故事。”谈起手抄本,老金的兴致一下子来了。“《梅花党》、《太平间的尸体》、《一双绣花鞋》等我们都看,而有很多都是听别人讲来的。那时候如果谁能够讲故事就了不得了,但是听故事的还要再改编和完善一次然后再讲给别人听。我当时一个版本可以讲12个小时,不过每天只讲俩小时,讲到最有兴致的地方就停下来。对不起,还想听?第二天拿烟来……哈哈。在极端贫困的年代,这就是一种文化。”

  据老金回忆,当年还有一种风潮,比如当时在三里河的国家计委、经委以及和平里的国家林业局、农业部等地居住的许多干部子弟讲究看外国名著,一本书传着看。老金说:“非常有意思,就连东城的一帮小痞子除了打架之外,也还讲讲‘三国’、‘水浒’、‘莎士比亚’、‘天鹅湖’,他们见到读书多的人还挺尊重。在王朔的作品里,有很多描写东城小痞子打架的场景,我和他同岁,那时候我们俩都是那种不能打架但是可以远远看着人家打架的那帮人。”

  人人一个笔记本,抄格言、抄名句、抄流行歌(懂乐谱的词曲一块抄,不懂乐谱的抄歌词)、抄诗句很盛行,老金至今还保留着好几本,他说有时候拿出来翻翻还很有意思。

  对于学生时代的记忆,老金说:“小学的时候还算得上是理想主义,可是上了中学(1972年)就已经完全乱套了,我们一位老师就是被活活气死的,他是归国华侨,上课的时候他在黑板上写东西,背后被学生挂一个小王八。”
他们是那样长大的2段回忆——我们就是这样长大的(组图)
《阳光灿烂的日子》

  对于王朔的《阳光灿烂的日子》这部电影,老金说:“因为姜文是1963年那拨儿的,1958年的人绝对不会那么拍。姜文那时候太小了,他把当时美化了,这部电影给我最大的印象就是1958年人写的1963年人拍的。”
他们是那样长大的2段回忆——我们就是这样长大的(组图)
  金兆钧:满族正白旗人,1958年生于北京东城,至今仍然没有从东城转出去。1986年开始写乐评,90年代开始参与各种大型活动的策划,最得意的是参与了《同一首歌》、《中国出了个毛泽东》策划。身份是《人民音乐》编辑部主任、中国音协理事、乐评人、策划人。

  一部《小兵张嘎》可以放10年

  现任北京大型文化活动办公室主任的著名乐评人张树荣,一提起当年的懵懂往事也是一脸的神往。

  看电影几乎是被采访者中都要提及的,因为那时候电影在生活中占有着不同寻常的地位。他说:“我们那时候看电影很便宜,学生场5分钱,成人票才一毛钱。前几天我收拾东西时,还找出几张当年大观楼电影院的门票。当年的电影非常少,往往是一部电影可以看上几年,我记得一部《小兵张嘎》几乎放映了十年,电影院就这么天天放,偶尔出一两部新片会觉得很新鲜。”

  当年穿衣服也讲究时尚,而当时的时尚就是艰苦朴素,有的时候甚至还有些“过”。据张树荣回忆,那时候人们生活普遍比较贫困,一条裤子要穿上好几年,如果破了打上补丁继续穿。不正常的是当时不能或者不敢穿新衣服。买了或者做了新裤子,也怕穿上之后让别人嘲笑你有资产阶级思想安于享受,于是先把它在家里处理一下。首先打上肥皂放在搓板上不停地洗,颜色搓掉了直到把它变成一条旧裤子。这还不行,还要在屁股上用缝纫机轧上一个大大的圆补丁,膝盖上也要打上补丁。张树荣笑着说:“别看我是大老爷们,那活儿我都会干。那时候过日子要算计,多长时间买一件衣服、衣服破到什么程度再买。”

  张树荣说,那时候,抒情诗、言情小说少得可怜,仅有的古典文学或者世界名著也都封起来了,偶尔遇到点略带有抒情性质的诗歌或者歌词等,我们都会及时地把它们在小本上抄录下来,其中有的是古诗词中的爱情佳句,有的是名著中的片段,有的是个人抒发情绪的作品。

  如果说哥儿俩特铁,彼此要做什么保证,从前是发“天打五雷轰”的毒誓,但是那时候不同,人们口边最常说的是“向毛主席保证”。张树荣说:“这句话当时就是一句誓言,我所说的这件事是千真万确的或者我说的事保证做到。”
他们是那样长大的2段回忆——我们就是这样长大的(组图)
  张树荣:1956生于宣武,成长在天桥边上,上世纪80年代末考进电台,先关注流行音乐,后改行关注古典,渐渐“混”成著名DJ以及乐评人。参与策划北京国际演出季以及每年的北京新年音乐会,身份是乐评人、策划人以及北京大型文化活动办公室主任。
他们是那样长大的2段回忆——我们就是这样长大的(组图)
他们是那样长大的2段回忆——我们就是这样长大的(组图)
他们是那样长大的2段回忆——我们就是这样长大的(组图)
他们是那样长大的2段回忆——我们就是这样长大的(组图)
  上面这些小人书封面图是北京著名乐评人、策划人、本届春晚节目评审之一江小鱼(江熙)先生提供的。为了刊登这些精彩的图片,我们非常痛苦地舍弃了江小鱼先生同样精彩的采访,因为这些图片是比文字更有效的媒介,一下子就把人拉回到那个遥远的年代。在此,我们再次感谢江小鱼先生。

  信报记者 张学军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陈逸飞病逝
英国王储查尔斯婚礼
个人房贷提前还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漫画版《红楼梦》
网球大师杯官方站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中国多性伙伴个案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