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骑兵军日记》不只是名著注脚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04月18日15:59 北京晚报

  自去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戴骢先生重译的《骑兵军》后,前苏联作家巴别尔的文学价值重新得到中国读者的关注。日前,东方出版社推出的《骑兵军日记》,无论对于了解巴别尔小说所涉及的历史与战争,还是对了解作家本人,都有着非同小可的文献价值。

  伊萨克·巴别尔曾经获得过巴乌斯托夫斯基、爱伦堡、海明威、罗曼·罗兰、博尔赫斯、厄普代克等大家的高度评价。他1884年生于奥德萨,1940年卒于莫斯科。1920年他参加
了苏波战争,在第一骑兵军任记者。为他赢得世界赞誉的《骑兵军》系列小说,就是以他战时经历写成的。这些小说的魅力并没有因为作家的英年早逝而消减,反而在西方声誉日隆:1968年,意大利《欧洲人》杂志评选出一百位世界最佳小说家,他的名字名列榜首。2001年,《伊萨克·巴别尔文集》由美国诺顿出版社出版,欧美读书界再次把目光投注于巴别尔,他的小说《骑兵军》又一次在亚马逊网上书店获得五颗星的荣誉。与此同时,小说《骑兵军》的原素材《骑兵军日记》也受到世人瞩目。1995年,《日记》英文版甫一问世,便被《纽约时报书评》列为当年值得注意的图书,此后几度再版。

  而在国内,虽然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小说《骑兵军》就已在国内翻译出版了,并且有多个版本的译本。但巴别尔真正得到关注,还是在去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插图本的《骑兵军》之后。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这本书再版三次,印数达到数万册,并被《中华读书报》推举为“2004年度十大文学图书”之一。此番东方出版社紧随其后推出《骑兵军日记》,也可谓趁热打铁。

  《骑兵军日记》的出版,在巴别尔研究专家看来,意义非同小可。可以说,没有《骑兵军日记》,就没有小说《骑兵军》系列。书评人止庵在序言中详细比较了小说《骑兵军》与《骑兵军日记》之间既相互印证又相互补充的种种所在,同时他也指出,小说中的叙述人“我”———柳托夫,无论从职司、相貌还是经历都很像作者自己,只不过“与思考者巴别尔相比,柳托夫更是一位行动者。”

  但《骑兵军日记》的意义又远不止于此。中文版《骑兵军日记》收入的俄罗斯当代文学专家、巴别尔研究专家波瓦尔措夫所写的序中,就这样写道:“今天阅读巴别尔日记,已不只是作为名著注脚,巴别尔手稿所记录的1920年苏俄战争的史实,在历史真相被全面公开的语境下,具有新的非官方的深刻意义。日记丰富了我们关于俄国卫国战争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的想象。波兰战争的概况以及红军进攻华沙的失败,都可以在历史编纂者巴别尔这里找到。”同时能找到的,还有巴别尔战争日记竭力提示的主题——“非人处境下的人”。

  另外,读者也可以通过《骑兵军日记》,了解到一个天才的作家是如何利用生活的素材,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使一段真实的生活转化为永恒的艺术作品的。中文版《骑兵军日记》除了巴别尔的战地日记之外,还收入了以往中译本《骑兵军》没有收入的三篇小说:《格里休克》、《他们曾经九个》、《吻》,其中《吻》被专家认为巴别尔事实上的绝笔,是一篇反思之作;书中还收入了巴别尔发表在当时各类报刊上的相当于新闻报道的“速写”以及谈论创作和人物的“回忆及其他”;附录的“巴别尔简介”囊括了生平、创作和思想,都写得全面而精彩。(《骑兵军日记》:王若行译、东方出版社出版)孙小宁

  网络编辑:康琪雪

  时尚片有信心黑帮片没兴趣

  不懂军事也能读《狼牙》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圆明园工程风波
2005年上海国际车展
定远号舰重返威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珠峰科考登顶复测
2005环球小姐赛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