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坚持戏说(组图)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04月23日01:54 新京报
  电视剧战国之张国立

  演员出身的张国立最初的根基最弱,但与战国时期的秦国一样,历经多年经营奋斗,现在的张国立在电视剧界的影响力是无人能及的。《铁齿铜牙纪晓岚3》在北京台创下收视第一的成绩,再次验证了张国立“战国策略”的正确性。从康熙到纪晓岚系列,手拿遥控器的观众能选择在“铁三角”这三张面孔前驻足,并对他们的插科打诨乐此不疲,在人们视野开阔的今天也算得上是一件稀罕事。究其原因,张国立表示,这几部系列都是“戏剧之说”,目的就是为了娱乐观众。“这就是我们一直信守的坚持戏剧之说的娱乐精神”。
坚持戏说(组图)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张国立从一个演员起步到成为到目前荧屏最有影响力的电视剧制作人,用了不到十年时间。
坚持戏说(组图)
《康熙微服私访》系列是迄今为止张国立最卖座的品牌之一,

坚持戏说(组图)
《五月槐花香》则是“铁三角”寻求突破之作。

  战国策

  广集民间智慧

  张国立表示,做《康熙微服私访记》时就是想做一部与别人不同的东西。“宫廷戏在中国历史悠久,基本是围绕宫廷斗争和后宫之争两个方面展开,而我们这部戏将如何出新?后来我们终于找到了‘微服私访’这个载体,让皇上走到民间去,去做一个老百姓。这样这个皇上就与老百姓拉近了距离。而纪晓岚的灵感是来自于民间故事。皇上与和珅等人之间的争斗故事在民间已流传百年,有浓厚的民众基础,所以供它生存的空间非常大。广集民间智慧就可以满足老百姓的欲望。

  只为娱乐观众

  张国立曾多次表示他的剧是“戏剧之说”,“中国很多古典小说都是‘戏剧之说’的典范,人们不会因为《西游记》中有杜撰的成分而说它不是一部优秀的作品。我们对历史的态度是关照、依赖但不颠覆。我不需要‘历史正剧’这顶冠冕堂皇的帽子,历史剧不需要与现实对照,我只想娱乐观众。”在张国立的剧中,一个人的好坏从未被表现得泾渭分明,所谓“可爱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而不完美则更显生动。

  新作打破“铁三角”

  在近日开机的“布衣系列”第三部《布衣王爷》(前两部分别是《布衣天子》和《布衣知县》),“铁三角”既定的人物形象和人物关系发生了一些变化,由张铁林饰演王爷,王刚饰演知府,而张国立则“替代”王刚首次饰演了一个大反派。张国立表示,这种人物关系的调整主要是出于两种考虑,一是根据演员目前的状态去为他们做戏,二是想给观众输入新鲜的视觉享受。

  “铁三角”变为“铁四角”?

  而另一部同时开机的《少年嘉庆》,则是与《少年宝亲王》同属一个系列。张默在剧中扮演了嘉庆一角。近年张国立父子多次合作,对于是否有意让儿子加入变成“铁四角”,张国立则表示,“我不会让张默加入,因为他还到不了这个级别。就算他有,我也不会让他加入。其实现在找张默拍戏的很多,我无需把他拉到我的身边,只是我觉得他现在需要一个能给予他帮助的人。”

  上将军

  王刚:“铁三角”适合观众

  最早我们在一起时并没有想到去做系列,但是很多主客观原因促使我们走到了一起。主观可能是三个人之间的默契,客观则是因为要面对市场和观众,观众喜欢,就要拍下去。

  合作了这么多次,我们也会有枯竭的时候。比如《纪晓岚3》拍完之后,原打算今年开春就拍第四部,但我们三个人都不约而同地表示要先放一放,因为感觉很难超越前三部。我昨天还在和邹静之讨论一个问题,“铁三角”

  难道就不能拍其他类型的戏吗?比如像《五月槐花香》,三个人合作的感觉就很好。不过我想我们不会合作拍一部现代题材的戏,因为过去的年代更富有戏剧化,有想象空间,也有表演的空间。

  张铁林:我们迎合观众审美

  张国立非常热爱工作,他这么大岁数,能做到这一点非常不容易。而且张国立拍戏的动机很单纯,除了喜爱,没有什么其他的目的。他还很有同情心,对公益事业特别上心,这一点我就不如他。

  我和张国立是认识多年的好友,合作默契,对戏剧发展都抱着很高的文化期许,可以说是志同道合的工作伙伴。

  我想《康熙微服私访记》和《纪晓岚》系列的成功,是因为我们在最大程度上迎合了观众的审美取向。一部作品不可能让所有人欢迎,肯定会有一些人不喜欢,但是纪晓岚有这么高的收视率,证明这些戏是非常有魅力的。

  邹静之:改变可以避免危机

  一九九五年左右,我写第一部电视剧《琉璃厂传奇》时和国立就认识了。后来我发现,我们有大致相同的经历,有一些非常相近的感觉。我那时还不会开车,有一次他开着车,给我背着那个时代的诗歌,让我有一种亲近感。从那以后,我们合作了十年。现在我因为身体的缘故,只是帮他在策划一些戏。

  电视剧行业危机是时时都有的,关键是你有没有意识,《五月槐花香》是我和国立,包括与王刚、铁林对危机的一种反应,除了“新派古装戏”我们也能做写实主义风格的戏,或许有机会也可以做现代的戏,《五月槐花香》是一个开始,明眼的人都会看到改变,改变可以避免熟悉带来的危机。

  本版采写 本报记者孙琳琳 刘玮
】【打印】【下载点点通多种方式看新闻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摩登老人
摩登原始人登场啦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