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迈进新世纪的华君武――祝贺华老90诞辰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04月24日12:20 黑龙江日报

  华君武是我国著名漫画家,从事漫画创作已经70余年了。华老生于1915年4月24日,今天是他的90岁诞辰。他虽然年事已高,可他心系国家,心系美术界,他仍然关注着美术界特别是漫画的发展,并用自己的行动为中国新时期漫画事业的繁荣贡献一份力量。

  漫画佳作连连

  在世纪之交的2000年3月,已85岁高龄的华君武到广州举办漫画展,画展展出了华老从1992年到1999年期间创作的80幅作品,关山月、廖冰兄等画坛老友出席了开幕式。从广州回到北京一个月后,他在打太极拳时,一不小心跌了一跤,摔坏了股骨头,在医院做了手术,换了钛金属,养了40天,后出院,居然又能自己“主持”走路了。他过后写了一首“打油诗”……

  龙腾新千年免断股骨头开刀动手术幸遇新华佗卧床四十天下地学走路不用坐轮椅拐杖也可丢龟兔再竞走我决不落后

  寥寥数语,道出了华老的心声。华老没有停笔,他的洞察力还是那样强,他的思维还是那样敏捷,尤其是爱憎,还是那样分明。只是有一点,由于参加社会活动少了,到基层体验生活少了,创作的作品自然少了。其实,按他的年龄说也不少,就是在华老摔伤那年,他收到自己集子里的作品就有11幅,其中有批判法轮功的作品《抬轿子有瘾》,有揭露台独分子的《吕秀莲》,还有揭露日本军国主义分子的《死灰复燃》、《走狗叫魂》。

  华君武还在上海念书的时候,就恨透了十里洋场专门欺侮中国人的日本人,后来他参加了革命,亲历了抗日战争。如今,当日本朝野中的某些人为侵略中国张目时,华老怒火中烧。在2001年的9月,华老画了一幅《勿忘9·18!》的作品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在读者中引起很大反响。华老还以很强的社会责任感,画了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未成年人的作品,题目为《失足落黑洞》。华老还围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画了《人行道上行人难》、《月饼感言》等。

  到了晚年,华君武更关心老人的生活,他发现社会上的老年人越来越多,而媒体宣传关照老年人远远不够,报纸越来越厚,广告越来越多,而字却越来越小。他画了一幅《超薄阅读》,画面上一老者在称一份156页的报纸,秤砣已经到头了,老者戴着眼镜,看秤看得呆了。华老的说明文也配得好:“某报好用新词,如‘超薄阅读’。要说‘超薄袜子’还好,而‘超薄阅读’读者似不得其解。今年指2003年4月24日又出了一份厚达156页的报纸,内容大多为广告,可称‘超重广告’,大家一看就明白了。”这幅漫画在新闻界引起共鸣,去年第14届中国新闻好新闻评选中还获得漫画作品银奖。华老去年还画了一幅《不要急口令》的漫画登在《人民日报》,并配了篇短文,主要说的是电视、广播的主持人播音时语速太快,像说急口令,因而有时连天气预报都听不清楚,他希望全社会都来关心老年人的生活环境,多办一些方便他们生活的事。

  华老一生都钟爱足球运动,所以当中国足球队去韩国参加世界杯赛时,他创作了一幅《东海看日出》的漫画为他们送行。画面上,球迷们的激情画得淋漓尽致,可一首打油诗又让人冷静下来:

  太阳年纪小不怕乌云老天气有阴晴还有沙尘暴踢进一个球就是大功劳

  其实,这场比赛的结果被华老言中了,中国足球队虽然未进一球,但毕竟穿过了一次“乌云”,闯了一次“沙尘暴”,某种意义上也标志着中国足球队走向成熟,这本身就是“大功劳”。

  《华君武集》出版

  2003年5月,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了10卷本的《华君武集》,这是华君武在夫人宋琦的帮助下,经过几年艰辛努力,才使这一巨著得以问世。全书共10卷,有4卷是文集,5卷是漫画集,1卷是影集。遗憾的是,当《华君武集》出版之时,宋琦同志却因病去世了,这给华老带来很大的痛苦。

  《华君武集》的问世,是美术界的一件盛事。和华君武同龄又是中学同学的著名油画家艾中信在《人民日报》撰稿表示祝贺,他说:“最近又收到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一部大部头《华君武集》,不禁大喜,十大本一字排开在我的书桌上,如同一座书城,蔚为大观,堪称漫画界的盛举。”他评价说:“华君武所创作的幽默形象有鲜明的特色,这是他个人独到的漫画艺术成果。他自己在构思方面体会很深,说得较多,其实他对于深入生活的方式和形象表现的手法都有很鲜明的个性,而这些创造性都是紧紧扣住幽默的本质,因此使人看了会心喜悦。其艺术品味很高,达到了雅俗共赏的理想境界。”

  黄苗子是华君武上世纪30年代的又一老友,长华君武2岁。他在艾中信发稿后不到一个月,还是在《人民日报》“大地·文艺副刊”的头题位置上撰文,题目好爽:《君武,你真“酷”》。文章写到:“谈到华君武的独特风格,首先想到我们的前辈丰子恺先生,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子恺先生用毛笔宣纸极其简便地创作他自己风格的漫画,既富有大家喜闻乐见的民族特色,又具有中国文人含蓄蕴藉的思想内容,这些充满对人世之爱的作品,令人越读越不忍释手。华君武的创作,肯定不是丰子恺的继承;君武的题材更广阔;用笔方面,他是先用硬笔逐渐改为毛笔的,但他的后期,毛笔运用的纯熟变化,到了得心应手的高度,配以那一手前无古人对朋友应实话实说,我是指古人没有写过这种书风的‘华体’书法,整幅作品,使人感到一种十分和谐的格调,是民族的,又是现代的,显示着华君武自己的艺术成就。”

  《华君武集》刚刚发行不久,华君武著的《漫画一生》一书又由新世界出版社出版,书中收集了华君武70多年的漫画作品以及心得体会,也算出版界献给华老的一份生日礼物。

  继续走大众化和民族化的创作之路

  近些年来,华君武经常回忆起自己走过的漫画创作之路。华君武在杭州和上海念书时就非常喜欢画漫画,那时的漫画创作还没有找到一条正确的路,只是凭自己的感觉去画,或画画小市民,或画画足球赛的大场面,有时甚至也学别人画男人怕老婆的漫画,可想而知,一个学生怎么能画好这样的画。后来,华君武到了延安,特别是听了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讲话之后,他深入到农村中去,体验火热的生活,才逐渐找到一条大众化、民族化的创作之路。华君武难忘他的延安生活,2002年,当《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之际,华君武先后在《人民日报》上发表3篇文章,以怀念这段不平凡的经历。他的第一篇文章是悼念蔡若虹的,题目是《六十五年同志情》。华君武和蔡若虹相识于1937年,转年华君武曾向黄嘉音和蔡若虹说出了想去延安的想法,得到了他们的鼓励和帮助。蔡若虹还给艾思奇、丁玲写信,介绍华君武。后来,蔡若虹也来了延安,华君武和他以及张谔一起举办《讽刺画展》,毛主席还去参观了,并请他们几位到枣园吃饭,边吃边谈创作,特别谈了“个别和一般”、“局部和全局”两个关系问题。这之后,两个人有分有合,后来两人大多时间都在中国美协工作,尽管两人工作时也有意见不一致的时候,可大的方面,两人都能说到一起去,因为他们是喝延河水成长起来的,写这篇怀念文章,正是华君武的“心香一瓣”。

  华君武发表的第二篇文章是《从亭子间到根据地》,这里说的亭子间,指的是上海穷文人住的地方,里面很狭窄,只能摆一张床、一张桌子、一个凳子。他们在里面或是写或是画一些别人看不懂的东西,跟广大群众没什么关系。华君武后来说,如果他不去延安,也只能做个“亭子间”画家。不到延安,没有党的教育,也就没有华君武的今天,所以说,华君武的革命生涯是从延安开始的。华君武在文章结尾时写到:“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后,我认识到在解放区,看画的对象和上海大不相同了。我的漫画是给工农大众看的,我必须懂得他们的语言、他们的情趣、他们的爱好。”“从1942年至1945年,我的漫画开始酝酿改革。但当时还没有条件大量实践。到东北以后,实践的机会多了,对漫画的民族化、大众化才有了更深的理解。怎么民族化首先要善于使用群众的语言。七十年代我画讽刺张春桥的《死猪不怕开水烫》,这张画是我的漫画中反响较大的一幅,用的就是群众的语言。当然还有其他民族化的方式。比如,五十年代我的漫画不再用钢笔,开始用毛笔,后来又借鉴中国画的诗书画一体的传统,引诗和中国书法入漫画,这才慢慢地找到了自己的风格。”

  华君武发表的第三篇文章题为《窑洞里的誓言》,他记叙了自己入党的重要时刻。那是1940年4月1日晚上,在延安桥儿沟东山上的一座土窑里,一盏油灯映着墙上的党旗,华君武和几个同志站成一排,面对党旗举起右拳,郑重地向党宣誓。虽然时过60多年,那情景他至今不忘。

  正是从延安起步,他才逐渐懂得了许多革命道理,不管以后在什么样的工作岗位,他都孜孜不倦地追求自己的大众化、民族化之路。最近,华老总结了自己70余年漫画创作之路,撰写了一篇近400字的文章,题目是《追求漫画大众化和民族化的经历》,文章从他1930年左右在浙江读中学时,创作第一幅漫画谈起,到后来在上海念书时为《论语》、《宇宙风》、《时代漫画》、《上海漫画》等刊物供稿,得到了漫画前辈丰子恺、张光宇、鲁少飞、叶浅予的关爱和帮助,并逐渐崭露头角。当时创作虽有许多收获,但正确的世界观和艺术观尚未形成,直到1938年投奔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的7年时间里,他才懂得了更多的革命道理。后来,从延安到东北解放战争战场,解放后又到人民日报社和中国美协工作,他都是沿着当年从延安走的路继续走下去,直至永远。(生活报)

  作者:王毅人

】【打印】【下载点点通多种方式看新闻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2005年上海国际车展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圆明园工程风波
定远号舰重返威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珠峰科考登顶复测
2005环球小姐赛
家装全流程30天攻略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