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天,恰是万物复苏的当口,也惹得“美女”们按捺不住大好春光———粗略统计一下,短短20多天,就有环球洲际小姐、环球国际小姐、环球小姐、国际旅游小姐、亚太选美大赛、华人风采模特大赛、上海国际时装模特大赛等不下10个选秀大赛在中华大地上拉开帷幕。除去这些有“国际”或“中国”头衔的大赛,各省市地方上自己操办的比赛更是难计其数,连“人造美女”们最近都在北京办起了自己的“峰会”,煞是热闹。
“中国地大物博,是美女的‘富矿’。”世界选美组织欧洲办事处负责人德塔勒夫·特西斯先生几天前在上海这样形容自己对中国选美事业前景的看法,今年已经是他第二次把自己旗下的“环球洲际小姐”国际总决赛办在中国。而首次将好莱坞的“环球国际小姐大赛”引进中国的北京人陈军同样壮志满怀:“全球有100多项顶级选美赛事,国人现在知道的却只有寥寥两三个,我们这次的举措只是一个开始,目标是引进更多国际赛事,让它们在中国重新洗牌。”
也许是“美女经济”的可观收入让“当家人”们热情满满,但大众却似乎并不买账———晨报日前作了这样一个调查:给你10秒钟,说5个让你印象深刻的美女。
受访者A给出的答案,是新的乌克兰女总理尤利娅·季莫申科、香港影星关之琳、好莱坞女星凯瑟琳·泽塔·琼斯、俄罗斯体操女皇霍尔金娜,受访者B给出的答案则是陈慧珊、贾静雯、奥黛丽·赫本、戴安娜王妃和侯佩岑。请注意,10人中没有一个是选美出身。当然,这很可能只是一个巧合,但值得一提的是,在接下来对其余近50名各年龄层、性别的受访者调查中,这个结果得到了延续———在他们报出的一长串美女名单上,选美出身的“美女”寥寥无几。
是大众对选美失去热情了?这样说也许过于武断,我们不妨把问题的范围缩小。“选美出身的谁让你印象深刻?”面对这个问题,受访者们的答案便顺畅起来———翁美玲、蔡少芬、李嘉欣、袁咏仪、张曼玉、杨恭如、赵雅芝、曹敏莉……有趣的是,这些人全部是“港姐”或“亚姐”选秀出身,且除了2003年港姐冠军曹敏莉一人是本世纪的新面孔,其余人都成名在上世纪80、90年代甚至更早。虽然只是一项随机调查,但至少可以说明一个问题———我们中的绝大部分人曾经拥有的对选美的热情集中在香港地区,而这种热情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就趋于停滞。对于2000年后众多国际、国内选美赛事中涌现的新面孔,大多数人都不约而同“失忆”。
“审美疲劳”,有人这样形容自己的切身体会:“现在的赛事太多,但冠军们都是一样的面孔,一样的身段,一样的台词,已经没有新鲜感了。”而实际上,这位普通人在审美上所产生的倦怠感并不孤立,而是像野草一般,同样蔓延到了记者眼里、摄影师眼里、评委眼里,甚至连美女们自己,也因为疲于奔命在各项赛事中而变得呆若木鸡……晨报记者邱俪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