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小学课外读物牵出疑团,马可波罗没见过报恩寺塔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04月25日08:50 南京报业网-金陵晚报

  金陵晚报记者 于峰【金陵晚报报道】今年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各种纪念郑和航海的出版物正陆续出现在市面上。昨天,江苏省郑和研究会会员、郑和研究学者杨斌对记者指出,一本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版《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中,却有这样的描述:马可波罗见过报恩寺塔!杨先生认为,这是一个颇值得玩味的说法。

  马可波罗盛赞报恩寺塔

  在杨斌先生的指点下,记者在该书的第63页看到,这本书是如此介绍郑和监督建造大报恩寺的史实的:“永乐十年(1412)年,明成祖朱棣为了报答生母的养育之恩,下令重建报恩寺……宣德六年(1431)八月初一竣工,整个工程用了19年时间。”在介绍大报恩寺中的琉璃塔时,又有这么一段话:“马可波罗称它为‘南京的象征’,中世纪七大奇观之一!”“问题就出在这里!”杨斌说:大报恩寺的琉璃塔即著名的大报恩寺塔,是明永乐十年(1412年)开始修建的。而马可波罗是伟大的航海家,曾经在中国留居17年。但许多史料上都记载,马可波罗出生于1254年,去世的时间是1324年。马可波罗于1275年左右来到中国,抵达元朝首都大都,1291年从泉州乘船回国。在中国的17年中,始终是元朝时代,当时朱元璋还没有出生,明朝更没有建立,大报恩寺塔连影子还没有?“除非活到158岁,否则马可波罗是不可能看到这座明代永乐年间的恢宏建筑的,也不可能大为赞叹,称其为‘南京的象征’呢!”

  马可波罗见到的是阿育王塔?

  记者为此采访了《伟大的航海家郑和》的责任编辑胡小河。胡小河承认,活了71岁,在中国呆了17年的马可波罗是不可能见到报恩寺塔的。但探究一下报恩寺塔的历史,书中的记述也似乎同样解释得通。在联系了该书作者后,胡小河告诉记者,大报恩寺塔的前身是建于东吴赤乌三年的阿育王塔。该塔位于长干寺中,而长干寺是古代南京的一座著名寺庙,曾有史籍称其为“江南佛寺之始”,阿育王塔因此远近闻名。马可波罗在扬州做官期间,来过南京,因此他口中的“南京的象征,中世纪七大奇观之一”指的应该是阿育王塔。到了明代,明成祖朱棣在阿育王塔的基础上,对古塔进行重修,建成了报恩寺塔。

  阿育王塔和报恩寺塔是两回事

  那么,阿育王塔和报恩寺塔究竟是不是同一座塔呢?记者采访了江苏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季士家研究员。季士家明确指出:大报恩寺塔是永乐十年开始建造的,而建于东吴的阿育王塔在永乐六年的时候被完全毁坏,找不到踪迹了。“现在大报恩寺旧址一带还有个地名叫‘宝塔根’,说明建报恩寺塔时是先堆土的,打地基,显然是从无到有地造一座塔,而非在一座古塔上进行重建。从史料上看,阿育王塔是一座不大的塔,永乐六年时,就毁于大火了。”而且,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于马可波罗研究还有争议,有许多人甚至认为马可波罗根本没有来过中国!季士家先生说,《伟大的航海家郑和》是一本通俗读物,目的是为了向中小学生介绍郑和下西洋的伟大壮举,目前,这本书已经发到了许多学生手中,起到了教材的作用。作为一名历史学家,季士家呼吁,这个硬伤必须尽快改过来,以免对学生产生误导。(编辑 田木)

】【打印】【下载点点通多种方式看新闻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摩登老人
摩登原始人登场啦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