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应怎样看待王小波的遗产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04月26日11:01 新京报

  王小波一生只写作杂文随笔和小说剧本,以及协助李银河做的少量社会学调查。关于如何看待王小波的遗产,在他逝世八年后评价日益多元,这从前日王小波研讨会上的众说纷纭可以看出(据4月25日《新京报》)。但我认为再多元,也不能离开“王小波是一位作家”这一角度。如果将对思想家或人文学者的专业诉求加诸王小波身上,就如同要求一朵玫瑰花成为牡丹花一样不切实际。

  王小波杂文是否只传播了文明世界的普遍常识?是的。他的杂文是否因此可以被评价为肤浅的?不。王小波在杂文中首次使用逻辑归谬法,张扬智慧和有趣,申说平等与自由,赞美科学和艺术,反对狭隘民族主义、伪科学、假正经、实用功利和愚昧盲从———其价值不在于他讲的这些尽人皆知的道理本身,而是在于他讲道理的方式改变了中国人固有的德性、混沌、矫情和自满的思维习惯,而激发了一种智性、逻辑、幽默和不满的新思维,以及关于平等自由、特立独行的价值观念。王小波将人类社会的普遍共识表达得如此迷人,以至于让人觉得,不接受这些美好的东西简直是不可思议的。王小波让人知道,智慧、有趣、自由、平等、科学、艺术之所以是好的,乃因为它们是能给人带来快乐和幸福的东西,人应当出于生命的本然需求去追求,而不是为了使自己让别人看起来是个好人去追求。他用自己发明的独特文体,让漂泊无依、充满怀疑的一代继续漂泊和怀疑,但却不是绝对虚无主义的怀疑,而是对摧残人之真、人之智、人之美的那些看似自古皆然的事物的怀疑,怀疑之后方能自由。在获得了充分的自由意识之时,他主张向未知的世界快乐进发,而非为回不到处女地式的精神家园愁肠百结。

  王小波的小说主要讲述了性爱、智慧和有趣在中国的奇特境遇。这是中国文学里从未出现过的主题,而他讲述这一切时所用的手法,也是中国文学里未曾有过的。王小波借鉴西方20世纪的文学技巧,但其价值源头却来自古希腊和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这是他与中国现实进行真实对话之后选择的结果。他的小说主人公是一群具有高度精神同一性的人,充满自嘲地怀疑这个充满悖谬的世界。王二、李卫公们的精神谱系,可以和阿里斯托芬的《鸟》、拉伯雷的《巨人传》、布尔加科夫的《大师和玛格丽特》、尤瑟纳尔的《苦炼》、卡尔维诺的“祖先三部曲”以及贡布罗维奇的《费尔迪杜凯》相接。

  这些人物洋溢着自由的人类明晰于自身价值立足点的自信,他们与世界的紧张关系,乃是由于创造和求知的冲动受到层出不穷的戕害而起。他们的确缺少现代主义以来人类拥有的分裂体验和虚无情愫,但谁又能说惟有分裂和虚无才是惟一的真理呢?迪伦马特有言:“诚然,谁认识到这个世界的无意义,无希望,谁就会完全绝望。但这一绝望并不是这一世界的结果。相反地,它是个人给予世界的回答;另外的人的答复可能会不是绝望的,可能会是个人决定容忍这一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就像格利弗生活在巨人之中一样。他也实现了时间的距离,他也退后两步来测定他的敌人,准备自己和敌人战斗呢还是放他过去。这仍然可以显示出人是个勇敢的生物。”毫无疑问,王小波的小说,就是那种“显示人是个勇敢的生物”的小说。当然,除此之外,世界上还有无数其他类型的小说,“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须知王小波只是探求了属于他自己的那一份可能性,如果到他那里寻求所有的可能性却失望而归,那不是王小波的问题,而是寻求者的问题。神也不能包治百病,何况王小波。

  李静(北京文学评论家)

】【打印】【下载点点通多种方式看新闻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2005年上海国际车展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圆明园工程风波
定远号舰重返威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珠峰科考登顶复测
2005环球小姐赛
家装全流程30天攻略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