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波拉克曾经是《秃鹰72小时》和《公司》的导演。他很会制造惊悚气氛。他是一个高手,善于慢慢建立一种戏剧感,直到最后造成一种摇摇欲坠,真相呼之欲出的氛围。
他的新电影《翻译风波》就是这种特质的典型——波拉克从来不让我们失望。
在一幕场景里,一个犯罪嫌疑人穿过院子的场景视角独特,被导演处理成有人穿过
公寓里一扇又一扇窗户看到此人的行动。这种处理让人想起悬念大师——希区柯克的《后窗》。《翻译风波》在悬念上胜过了他。
希区柯克在1959年拍摄《西北偏北》时,想进入联合国拍摄被拒绝,没想到后生小子波拉克成功地获得许可。他造就了第一部进入联合国拍摄的电影。这种场景给观众提供了一种真实的感觉——还有紧张,这种严肃场合与生俱来的紧张气氛。这在其他地方是无法企及的。
在《翻译风波》里,妮可·基德曼扮演一个联合国译员,无意中听到了一个针对埃德蒙·组瓦尼的死亡威胁。此人是非洲一个名叫马托波(电影杜撰的)的国家的首脑。几天内,他将要在发表演讲的时候,面对着全世界的听众,被人杀掉。
妮可·基德曼扮演的译员名叫布鲁姆,从小在马托波长大,知道组瓦尼的一些事情。于是,她理所当然地被卷入这个事件。
布鲁姆说出了谋杀的阴谋。引起了潘恩扮演的联邦探员——科勒的注意。科勒对她说的话并不相信。她也不大看得上他。事实上,这两个人各怀心事。面对暗杀的压力,两个人有不同处理方式——她表现在言辞上,试图用外交手段来解决;他依赖自己的行动和分析来解决。在他们与时间赛跑的过程中,针对布鲁姆的迫害越来越多——他们达成了休战仪式。
从互相怀疑到产生依赖,这样的转变过程对演员的演技是一个挑战,妮可·基德曼和潘恩在转变中一点点展现了这些微妙的变化。他们创造了电影中的这两个人物,以及人物间的关系。
这部电影的情节充斥了国际政治里让人不安的元素——种族屠杀和恐怖主义——从某种意义上说,美国街头的确有恐怖主义袭击。事实上,电影中的国家玛托波很容易让人想到现实中的津巴布韦,埃德蒙·组瓦尼也像是津巴布韦领导人罗伯特·幕嘎贝的影射。
和现在的一些惊悚片每五分钟就有一个骇人噱头不同,这部电影的惊悚成分是慢慢渗出来的。故事线索里,每一部的发展带来的问题答案来得都不容易。当惊悚的高潮不知不觉到来的时候,人们感到了双重惊悚——惊悚,外加意料之外。
作为一部悬念片,这部电影的编剧可谓精明、煽情,导演手法生动,演员的表演也不错——这可是当今世界上两个最成熟的演员。
实际上,我得说这是今年最好的电影。魏保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