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贾平凹:我本性依旧是农民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05月05日02:35 燕赵都市报

  5月3日,贾平凹带着西北人的朴实和浓郁的家乡口音来到省会石家庄。

  从《商州初录》、《浮躁》、《高老庄》到《秦腔》,贾平凹的创作重心始终在农村题材作品上,也许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我的本性依旧是农民,如乌鸡一样,那是乌在了骨头里的。”他的这一生注定与农村结下了不解之缘。

  贾平凹称,《秦腔》是倾注了自己的灵魂和心血的一部以家乡为原型的长篇小说。之所以起名为《秦腔》,是因为秦腔在这本书里是有象征意义的,可以看作是写的“秦人之腔”,即“陕西声音”之意。秦腔在小说里的寓意超越了戏曲本身,尽管小说中清风街的人那么热爱它,可它仍宿命般地走向了衰败。在更大的层面上,《秦腔》反映了当代中国一部分人的生存环境和他们生活、灵魂深处的变化。写这本书也是为了忘却的回忆。“农民的苦我是忘不掉的,既然忘不掉,那么我就干脆写一下。农村以后也许会越变越好,也许会不好,但起码我对以后的东西不会像现在这么熟悉。《秦腔》描写的是我生活中最重要的一段经历,是为了收藏这种回忆。”

  谈到家乡贾平凹感慨良深,他说:“我毕竟是从乡村出来的,当下西北农村的状况特别混乱,有好多东西在慢慢消失,农村正在城市化。在社会转型时期,农村问题大家都非常关心,我是农民出身,自然对老家棣花街现在的变化也很熟悉,在矛盾和痛苦的心态中,面对乡亲在现实中的转变,我常常不知该赞美、该庆幸、该诅咒还是该惋惜。”贾平凹坦言,他是在写故乡留给他的最后一块宝藏。《秦腔》仅仅代表他本人对社会问题和现实问题、对时下中国的现状的看法,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表达出来。

  在《秦腔》的后记中,作者写到“我决心以这本书为故乡树起一块碑子”。现在再提起这个话题,贾平凹表示,自己写作品大多不是为别人写的,而是为自己写的,当然作为作者本身付出了一份劳动,还是希望受到社会的认同。为自己故乡写的东西如果不被故乡人或社会认同,自己当然也会尴尬、伤心。在写这部书时,他自己也很担心,因为这部书牵扯到作者的亲属、家庭。他最害怕村里人有什么看法。有了看法,自己以后都不能回去了。

  那么这块碑究竟树得怎么样?贾平凹表示,在写作过程中,他的一位朋友在他老家拍了一个资料片《故乡》,“当时我们村的变化很大。当我写完《秦腔》后,他以我的‘《秦腔》后记’为线索,整理了一个关于棣花街的专题片,他让我把后记念了一遍作为配音。这个专题片后来在老家放了,当时很多农民都哭了,说‘平娃子在外面还没有忘记故乡。’”看来,贾平凹的担心现在是可以放下了。

  本报记者:肖煜

】【打印】【下载点点通多种方式看新闻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快乐五一
快乐五一放松心情
母 亲 节
温馨祝福送给母亲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