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响乐伴奏的“京剧名家演唱会”现在经常举办,以前,还看过交响乐伴唱京剧《智取威虎山》和钢琴伴唱《红灯记》,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五一”期间,央视“空中剧院”播出了一台名为交响京剧的《杨门女将》,交响京剧这个艺术样式倒是第一次听到。因为是中国传统京剧与西洋交响乐的联袂,激发起许多戏迷的观赏兴趣。
《杨门女将》是60年代由中国京剧院创排的新编历史剧,后来又由著名电影导演崔嵬和陈怀恺搬上了银幕,红极一时,成为久演不衰的保留剧目,其中的许多唱段脍炙人口,像穆桂英在《探谷》中那段“高拨子”,采药老人的那段言派唱腔……新唱腔深受老戏迷喜爱。
都说当年的电影拍得好,这还要归功于两位懂戏的电影艺术家。现在,交响京剧《杨门女将》的导演是北京人艺的著名导演林兆华,林兆华也懂戏,由他执导的京剧《宰相刘罗锅》获得了第一届国家精品工程入选剧目;作曲是赵季平,他说,从小自己就喜欢京剧,在电视剧《大宅门》音乐创作中,京剧音乐元素得到了充分的运用;指挥是中国爱乐乐团的余隆,也是一位喜欢京剧的著名指挥。三个男人一台戏,他们的加盟,使这台经典剧目焕发出新的光彩。
林兆华的导演体会说得很到位:在艺术处理上,我只不过是删去了一些过场戏的程式化表演,加快戏的节奏。舞台搞得更有视觉效果,衬托京剧演出的主体———角。看戏看角,如果喧宾夺主,导演抢了角儿的戏,这种艺术探索就会走向反面。
外国人把京剧比喻为中国歌剧。歌剧是西洋艺术,在西洋歌剧里,除了以音乐来展开故事情节和表现主题,它并不具备中国京剧的“念白”和“做打”这些表演技巧,表演的难度是与京剧不可同日而语的;而西洋歌剧中的交响乐队显示出来的音乐的丰富性和饱满度,又是我们京剧的“老三件”和“四击头”所不能望其项背的。正如作曲家赵季平所说,京剧交响化的尝试,不仅丰富了京剧艺术的表现力,也为中国的交响乐发展积累了自己的民族曲目。
京剧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现在面临着生存困难,交响京剧这种艺术新样式的诞生,也为京剧走出困境开辟了一条新路。京剧要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必须在继承传统的前提下大胆创新。其实,京剧《杨门女将》也是60年代京剧创新的成果。京剧需要交响京剧《杨门女将》那样的艺术探索,更需要有一批懂行的复合型艺术家。
吴为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