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自由评论 >正文

酝酿七年再摆擂台 小品大赛让人难开怀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05月09日11:06 黑龙江日报

  “五一”长假,历时7天的第五届CCTV小品大赛决赛成了备受关注的收视亮点。经历了7年的准备和沉淀,本届小品大赛是历届大赛参与面最广、作品数量最多的一届。然而,记者在观看比赛的时候,也发现了大赛中存在的问题。

  品种多了,工农题材作品少了

  今年小品大赛有正剧小品、喜剧小品、戏曲小品、音乐剧小品、杂技小品……可谓百花齐放,这令长年在晚会上看喜剧小品的观众叹为观止:原来小品也可以演绎出这么多种美。除此之外,我们还在大赛中看到了由聋哑学校的三胞胎兄弟演出的小品和由三个十岁左右的孩子表演的少儿寓言小品《分酒》。此次大赛监审、中国文联副主席仲呈祥说,残疾人和少年儿童的文化权益也在本届大赛中得到了极大的尊重,这说明我们在构建和谐社会这方面又成功地迈出了一步。

  虽然小品的品种多了,但是工农题材的小品却寥寥无几。省艺术研究所戏剧研究室主任常晓华说,农村题材的小品不仅数量少,而且质量差。电视机前坐着9亿农民观众,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是小品的忠实观众,为什么就没人为他们多创作一些好看的小品?工业题材的小品就更是少得可怜,几乎就没看到。比赛更全面了,选手也露怯了

  这一次的小品比赛没有了全国字样,监审仲呈祥说,前不久中宣部对文艺评奖进行了一次精简,本着这样的精神,所以本次大赛在名称上去掉了全国字样,只是叫“第五届CCTV小品大赛”,作为前几届小品大赛的延续。

  此次大赛新增加了戏剧常识问答和命题表演的环节。但是许多选手在戏剧常识问答中的表现却令人汗颜。有的题目考的就是出现在中学课本中《窦娥冤》要求背诵的选段,可是选手看到这样的题却答不出是谁写的。选手们普遍对中国的元曲知之不多,当最后一个答题的选手面对“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这样的名句答不出出处的时候,命题表演的评委阎肃也有些忍无可忍了:就算对戏剧常识不了解,对中国的文化也总应该有所了解吧。

  常晓华说,可能戏剧常识的考核因为是现场抽题还具有某种偶然性,但是表演是没有偶然性的。这次大赛的命题表演给了演员们一个小时的准备时间,最后大部人表演得还是没啥亮点,这就有点太不尽如人意了。正如命题表演的评委娄乃鸣所说,命题表演不仅仅是要演员按要求完成规定的动作,还需要演员将它表演得有可看性。命题表演的另一位评委鲍国安说,其实命题表演是要给演员一个张扬个性、施展创造力的机会,但是很多演员没能抓住这个机会。依靠方言,但不能依赖方言

  看今年的小品大赛,观众李文最深的感受就是,演员在小品中说方言的特别多,几乎每个小品中都有一两个演员在说方言,似乎搞笑全凭这个出效果。好不容易有几个完全说普通话的小品,还都是正剧小品,演员说话时总起“范儿”,还猛劲儿煽情,弄得观众看着都压抑得上不来气儿。

  此次大赛的评委、著名表演艺术家严顺开在比赛的进程中也谈到了这个问题。他说,大家都说这几年东北小品比南方小品上央视春节晚会的次数多,这与地方方言有着很大的关系。其实这几年上海每年创作的小节目也不少,但因为上海话不像四川话、山东话、东北话那样容易让人听懂,所以很难上央视。这一次参赛的滑稽戏《面试》很多观众认为它不逊于央视春节晚会上的小品,如果这个小品用方言演,还要出彩,是因为观众听不懂江浙两省的方言,所以才改用普通话演的。贴近了生活,但没能贴近观众的心

  都说这次大赛的小品贴近生活,可是它却没能贴近老百姓的心。观众刘薇看了小品大赛说,这些小品怎么这么没意思呀,让人看不下去。都是主旋律,调子唱得太高了。这小品究竟是给评委看的,还是给观众看的?

  省文化厅艺术处处长费守疆说,这次大赛没有什么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哪管有几个让人过目不忘的小品也行啊。都说此次大赛的参赛作品多,有800多个,可是这个数字对于我们来说还是少了些,而且筛选出的48个作品质量也不行。观众对小品抱有很高的期望值,可是这次的大赛显然还不能满足观众的那种期待。常晓华告诉记者,决赛中的好多小品她以前都曾经看过,只有《航天英雄》、《发射就在今天》、《网络悲情游戏》等几个作品的题材是新的。我们省大庆选送的作品这次没能打上高分,可能也是因为题材不够新的缘故。部队多于地方业余胜过专业

  据了解,此次大赛共收到全国各地选送的参赛作品829个,其中职业组390个,非职业组439个。职业组选送最多的单位是空军政治部文工团,11个;非职业组选送最多的单位是上海群众艺术馆,19个。常晓华说,在进入决赛的作品中,部队的作品几乎占到了一半的比重。部队的作品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好。究其原因,无非就是因为人家部队重视小品。而且因为部队的演员要经常下基层演出,他们的小品又是最贴近生活、最生动的。这倒是为地方的专业团体敲了一次警钟。现在专业团体的很多人平时都在忙于挣钱,根本无心深入生活。其实一部好的小品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绝不亚于一台大戏。

  这次小品大赛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业余组的小品同专业组的小品相比,差距并不大。费守疆说,这次专业团体的表现乏善可陈,反倒是业余演员的表演让我们还看到了些希望。随着小品的普及,观众也不仅仅满足于看小品了,他们也开始自编自演了,这说明小品的发展还是有群众基础的。或许这正像大赛监审徐晓钟所说,拓宽小品题材、充实小品的文化意蕴、提升小品的格调不仅是剧作家和演员的任务,也是观众的任务,说到底是观众的掌声在决定着小品艺术发展的方向。(赵宇清)

评论影行天下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快乐五一
快乐五一放松心情
母 亲 节
温馨祝福送给母亲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