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电影宝库 >正文

院线制5月19日将迎来3周岁生日 拷问三年院线制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05月17日07:07 南京报业网-南京日报

  记者获悉,我市东方院线和扬子院线有望于近期重组合并。由于东方、扬子两条院线分别由南京市和江苏省电影公司控股,因此如果重组,势必在人事、制度及经营策略上引起动荡。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重组后的院线将集中优势资源,有力推动我市电影市场发展。

  再过两天,中国电影实行院线制就满3年了。重组的消息发生在这个时候,更加显得意味深长。在3年的院线整合过程中,有一个显著特征和趋势,即以精英院线的品牌作为凝
聚力,一些省份影城正在向一些大的院线不断靠拢,逐渐形成规模更大的院线集团。

  据北京新影联总经理高军分析:当前中国电影的院线制改革正在向分区化方向发展,今后的院线将形成以区域为主战场的新格局,最终将形成华北、东北、华东、东南沿海、四川盆地等几大区域性院线。而这样的改革对于影院投资建设,观众观影环境以及影片拍摄放映都影响深远。贡献:激活电影市场2002年6月1日,广电总局、文化部联合颁发了《关于改革电影发行放映机制的实施细则》,改变了过去从中央到省、省到市、再到县的四级发行经营模式,推进电影院线制改革,打破行政级别和地域界限,实行跨省越市大营销。这是中国电影业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重要标志。到目前为止,全国已经发展了38条院线,控制着全国90%的票房。而南京本地原来的江苏省电影公司和南京市影剧公司也分别出资于当年筹建了扬子院线和东方院线,两条院线共控制全市大约近30家影院,控制了95%的票房。

  也许制片商可以小视一家电影院,但绝不敢小视一条拥有几十家电影院的院线。这就是渠道整合的力量。院线整合的结果,令整个电影市场发展迅速,统一品牌、统一排片、统一经营、统一管理令电影市场异常活跃。3年内,国产电影拍摄量不断攀升,国产电影的票房收入也创新高,去年更是达到了16亿,出现了《英雄》、《十面埋伏》、《手机》、《天下无贼》等国产大片。同时,3年内也使电影基层单位——影院受到不少实惠。据了解,由于院线制实行电脑售票,基本杜绝了无票观影现象,令影院收入增加,在上海、北京等地出现了年票房过千万的超级影院。

  而南京本地不少影院也因实行院线制实力大增,多厅影院不断出现。据了解,目前南京排名前三位的影院工人影城、和平影城、上影华纳影城都因为院线制而改建扩建成多厅影院,令观众观影环境舒适,也令电影院票房收入激增。弊端:徒有院线之名,而无竞争之实中国院线的数量是世界头号电影大国美国的3倍。但事实上,其中很大一部分院线是省级和计划单列市电影发行公司摇身一变而成的翻牌公司,不同的院线基本上映同样的影片。有关人士指出,这样的院线制其实徒有院线之名,而无院线竞争之实。以南京的东方院线和扬子院线为例,基本上每月播放影片都相同,但原本只需在宁投放一个拷贝的电影因为两条院线就必须投放两个,令资源浪费,也令票房分散。去年每条院线票房都只在1500万元左右,以至于全国票房排行榜上,南京两条院线始终排在20位以后,和江苏经济大省的身份极不相符。

  众多低票房院线横亘一个城市,也令城市影院票价朝向低端恶性竞争发展。“5元票价风波”、“低票价风波”是其中明显的例子。这些院线的票房低迷直接导致错失首轮大片播放,明星缺席首映式,造成恶性循环。出路:重组势在必行不过一些精英院线正以品牌为凝聚力,令周围省份的影城不断向大院线靠拢,比如上海联合院线和北京新影联这些年票房超过1.5亿的院线大步流星地不断发展扩充。业内人士称,电影院线是一种集合的力量。当影院组成了强大的院线,就能掌控电影终端市场,争夺话语权,而片商总是更重视那些占市场份额大的院线。

  从这些条件看,一些低票房院线合并势在必行。国家电影总局副局长张丕民告诉记者:“院线重组是院线市场发展的必然,是顺应市场需求的。重组过程没有严格的时间表,一切运作经营都要以尊重市场为前提。”据了解,目前我市两条院线正遵循着电影总局的要求,进行着重新股份组合。虽然目前还未最终确定,但按照张丕民的说法:“希望各院线能够放开胸怀,打破地域割据,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以联合、合股等多种形式,尽快地与有实力的大院线联接起来。这样不仅可以解决它们的片源问题,同时也可以降低其运营成本。”南京日报记者章杰

评论影行天下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夏日风情
夏日风情精彩图铃
母 亲 节
温馨祝福送给母亲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