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天蓝)由郑榕、朱旭、周正三位年过七旬的人艺“高龄”艺术家主演的德国现代话剧《屠夫》,5月25日将在首都剧场上演。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人艺特地复排这部曾被德国戏剧界称为“日耳曼式《茶馆》”的作品。
23年后复排重聚“高龄”主演
《屠夫》描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处于纳粹铁蹄蹂躏下的市井小人物的命运。1983年,北京人艺曾将该剧搬上舞台,主演就是朱旭、郑榕、周正等。记者昨日在复排排练现场看到,此次上演的《屠夫》依然继承了人艺鲜明的现实主义风格,70多岁的朱旭继续饰演主人公肉铺老板伯克勒,而已经80高龄的老演员郑榕将与23年前一样,在轮椅上塑造一个纳粹秘密警察头子的形象。
排练现场,朱旭、郑榕、周正等老演员态度都非常认真,排练场的黑板上也写着提醒青年演员向老演员学习的警句。一旁的青年演员告诉记者,像这样几位老演员同台演出的阵势难得一见,因此加入《屠夫》剧组的青年演员都十分珍惜这次机会,导演顾威告诉记者,其实不只三个老演员,一部分中老年演员也是23年后的第二次出演。
《屠夫》是一部现实残酷喜剧
顾威告诉记者,《屠夫》是一出笑中带泪的悲喜剧,他称之为残酷喜剧,他进一步解释说,这就是表现在“死亡面前微笑”。
据顾威介绍,目前该剧已缩减到2个半小时,舞台将造成人们处于牢笼之中的感觉,而服装和道具也将严格按照二战的实物仿制,是一出严谨的现实主义作品。
“虽然剧中讲述的事件很残酷,但主人公却是以一种诙谐幽默的方式表现出来,因此表演上难度也更大。而这也是这出戏最吸引人的地方。”顾威说。至于老演员挂帅,能不能获得青年观众的喜爱,顾威认为,虽然老演员居多,但该剧的主题很现代,最吸引人的还是演员对人物的塑造,而不是花哨的样式,因此顾威认为该剧仍能得到青年观众的喜爱。
链接
《屠夫》与《茶馆》的姻缘
《屠夫》是德国话剧作品中现实主义风格的代表作品,由彼得·普列瑟斯和乌尔利希·贝希尔奥德两国编剧共同创作而成。
1980年秋,为庆祝德国曼海姆民族剧院建院200周年,北京人艺远赴德国,将经典名剧《茶馆》带给欧洲观众。
1982年5月,作为中德文化交流的回访,曼海姆民族剧院选了很久决定上演《屠夫》,当时曼海姆民族剧院院长表示,他们剧院能演现实主义戏剧的演员已经不多了,所以能把《屠夫》排演出来,也很不容易。《屠夫》的人物特征和主题思想与《茶馆》都有许多相似之处,都是“笑中带泪”的戏剧作品,因此当时就有把《屠夫》比作“日耳曼式《茶馆》”的说法,德国也于当年以此剧参加了北京人艺建院30周年的纪念活动。
1983年,北京人艺将该剧搬上舞台,将洋“屠夫”本土化,成为了颇受中国观众喜爱的京味儿《屠夫》。
主演访谈
朱旭:我们要更突出“人性”的一面
话剧《屠夫》是老艺术家朱旭继《北街南院》之后,这些年第二次以主角身份出演人艺大戏。而在剧中担任第一主演的他,几乎每场都有戏份,这对于年近8旬的老演员来说,体力将是最大的考验。如今排练已近尾声,朱旭在排练场也变得越来越精神。他告诉记者,将该剧全拿下来基本没问题。
“其实,演员不管多大岁数都会有舞台情结,这也是为什么我和郑榕等老演员都来参加演出的原因之一。而这个戏的剧情编排有很多很精彩的地方,很多想法都绝儿了,虽然从头演到尾很累,但演起来也很有意思。”朱旭说。
在排练现场,记者发现朱旭总拿着个小记事本,朱旭说这是他排练时必备的东西,里面都是他为排练前晚而做的功课———抄写的剧本,朱旭说,抄剧本是他的老习惯,过去老人艺排戏都有这样的习惯,而如今年轻人偷懒却都不这么做了。谈到此次排练的感受,朱旭感受最深的是剧中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这个戏中每个人物都很真实,有着饱满的色彩,这是我以前排这出戏时没有的。因此这次演出,我们都将更突出”人性的一面。“
郑榕:年轻演员不认真,老人就是要较劲儿
现年81岁的郑榕,在《屠夫》一剧中扮演了纳粹头子,是一个始终坐在轮椅上的人物。虽然全场演出只有一场戏,体力消耗并不算大,但郑榕告诉记者,因为身体一直不好,因此演出时后台会为他准备一张床,供他临时休息用。
其实,《屠夫》一剧最早是郑榕提议复排的,但他表示,自己当初提议让朱旭导演,梁冠华主演,并没想自己亲自参与,但最后人艺没有演员敢于胜任,经过多方劝说,他才答应出演。
郑榕说:“老演员自然有他的号召力,现在话剧界盛行抽象的和重物轻人的表现手法,老想出奇制胜。年轻演员许多也不够认真,而我们这次这帮老人一齐出动就是有较劲的意思,要再现现实主义的魅力,告诉观众,现实主义没有灭亡,不然我们也不会这样认真地排练了。”
至于此次演出将与23年前有何不同,郑榕告诉记者,这次他将突出表现屠夫的本质,即纳粹的罪恶,“23年前,由于当时中国的社会背景的影响,当时《屠夫》的导演田冲强调该剧要用正剧演,强调阶级斗争,这次我们则更强调它的喜剧特色,即德国式的幽默,其中,有许多哲理性的台词,更加加强了人情味”。
本报记者天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