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在小说和经济学之间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05月23日09:24 南方都市报

  经济

  马策(书评人)

  哈佛大学职称和终身制评定委员会正在对全校的晋升候选人进行最后审定。经济系助教丹尼斯·戈森因在晋升教授时未获通过而“自杀”,投了反对票的两名委员则相继被杀。
警察在案发现场找到了戈森未婚妻的手套。一切似乎都很明朗,戈森“自杀”似乎是因为忍受不了耻辱,其未婚妻则是报复性地谋杀了反对者。一个平庸的侦探故事,并无多少吸引读者的高妙之处。但经济学教授亨利·斯皮尔曼以其丰富的经济学知识推断出真正凶手乃是评定委员会主席克莱格,原来“自杀”也是谋杀,案件因此复杂起来。奇案中蕴涵了经济学,使这本名为《致命的均衡》的小说被美国百所大学经济系指定为课外必读书。

  据介绍,作者马歇尔·杰文斯是美国几个经济学教授的共用笔名。这个笔名隐含了经济学界两大伟人的名字:著有《经济学原理》的现代经济学先驱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和边际效用理论之父的威廉·杰文斯。小说中人物戈森也正好跟边际效用学派先驱德国学者戈森同名。经济学领域有一个著名的“戈森法则”,其要旨如下:同一享乐不断重复,享乐达饱和点时,其带来的享受次第递减;同样的享乐不断进行,第一次和第二次所获得的享乐(快感和满足)较大。作者借斯皮尔曼之口,在小说中进一步解释了现实生活中边际效用递减法的一般原理,比如,第一口可乐比最后一口可乐好喝,第一瓶软饮料比第二瓶软饮料好喝,当然,也比第十瓶好喝。

  众所周知,诺奖得主、芝加哥学派领袖、反凯恩斯先锋米尔顿·弗里德曼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他反对政府干预,主张经济自由主义。他被认为是小说中侦探亨利·斯皮尔曼的原型,这样就更加重了经济学思想在本小说中的作用。我们也许可以这样理解,作者写作这本小说的目的,更多的在于阐释经济学一般原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或者企图表明现实生活中隐藏着无所不在的经济学思想。米尔顿·弗里德曼本人更是如此评价这本小说,“要完整地学习经济学原理,很难找到一种比阅读此小说更愉悦、更轻松的方法了。”我们甚至还可以说,这是一本主题预设的小说,但它把经济学直接作为写作对象的意图,在很大程度上正好满足了对经济学感兴趣的人的阅读欲望。有赖于情节的推进,我们对经济学知识有所习得,这是本小说的最大特色。而运用经济学原理分析犯罪动机,乃是本小说最富启示性的一大发明。

  小说主人公亨利·斯皮尔曼喜欢用经济学观点来看待生活中的小事,并喜好向旁人发表议论。在他看来,阿尔弗雷德·马歇尔这个英国经济学家甚至比凯恩斯的地位还高,前者曾经把经济学定性为“研究人的日常经济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选择处理事情的方法就跟选择商品一样,都是通过权衡成本与效益。每选择一件事而放弃另一件事,都要考虑机会成本。马歇尔所谓的消费者剩余,就是指消费者愿意为某商品支付的最大数量与他实际支付的数量之差。即便是一些纯经济学概念,在小说里都给予了人的行为化解释。作者拿小说说经济学之事,但它所说的也正是经济学的人性化。

  按传统理解,小说即是人学。而经济学其实是最有效的、最能广泛解释人类一般行为的科学,经济动因可以说贯穿在人们的日常生活细节中。小说和经济学之间具有人性的联系,所不同的是,小说重在描述人的行为,而经济学则重在解释、分析人的行为动因。将经济学解释寓于小说叙事之中,这是《致命的均衡》力图在小说和经济学的关联性上达成的某种均衡。

  图:

  《致命的均衡》,(美)马歇尔·杰文斯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3月版,25.00元。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非常阿杜
非常阿杜精彩铃声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