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到了陈爱莲,在日前再度演出的舞剧《红楼梦》的舞台上,“林妹妹”依然丰姿绰约。
舞台下,陈爱莲穿着滚边改良的唐装。说到兴奋处,她衔着烟卷站起来,走两步探戈,或者比划成鱼美人状。动作饱满,表情生动,是阅历的释放,也是天性的呈现。
“我愿意第一个出来”
在舞蹈界,陈爱莲素以“出头鸟”著称:在芬兰举办的第八届世界青年联欢会上,她以《春江花月夜》、《蛇舞》、《弓舞》、《草笠舞》一人独揽4枚金质奖章,被西方媒体称为“东方舞蹈女神”;1989年,陈爱莲艺术团成立,这是文化部批准的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民营艺术团;1995年,她借款4000多万元,创办北京爱莲舞蹈学校,这是北京市第一所民办舞蹈学校。
1988年,在文化部一次传达文艺体制改革精神的会议上,陈爱莲举手发言,建议国家级院团门槛要高,“剩下来的人拨出来,自负盈亏。我愿意第一个出来,走你们认为走不通的小剧团道路。”发言的结果是,她停薪留职,成了陈爱莲艺术团团长。
16年来,艺术团起起伏伏,支撑了下来。有困难也有辉煌,艺术团到美国一城市为安徽水灾义演获得大奖,具体什么奖,陈爱莲说已记不清了,“我能记住的就是今天和明天要做的事”。
如何将生存方式与艺术追求结合起来,关于陈爱莲艺术团的市场探索,当时引发过争论,如今还在艺术界有影响。
“逢山开山,逢水架桥”
1995年,挂在北京戏曲学校名下的爱莲舞蹈学校成立了。“说到这所学校,内心很复杂,特别艰难和走投无路时,想过如果不办这所学校,肯定不会这么累。要说挣钱,凭着我的名气,写书,演出,哪样都不会少挣。”遇到困难时,她“只能逢山开山,逢水架桥,摇着小橹过河”。
陈爱莲说的是真心话。“为了一件事,我给某位领导打电话,结果兜头一句冷话把我噎住。回到家,我想释放一下,放声大哭,静悄悄的客厅一个人也没有,突然发现自己养的两条狗簇拥在身边。”“后来,资金紧张,我把两个单元房和别墅都卖了,住了很多年简易平房,前年才搬到楼里住。”
爱莲舞蹈学校独立办学的资格终于申请下来,陈爱莲说要感谢许多帮助她、理解她的人。“我对钱的概念特别清楚,只是做事,而不是占有。办学校,解决温饱,提高生活质量,要为社会做一些事。”说到这里,陈爱莲一再强调:“学校虽然在我个人名下,但直接受益的是学生和艺术剧团。”
如今,在北京的一个远郊区,深咖啡色立面的爱莲舞蹈学校孑然独立,别致,招眼,已经拥有四五千万元的不动产。
“站在巨人肩膀上跳舞”
陈爱莲一边“奔杀冲突”地办学校,一边还在排演舞剧《红楼梦》。舞台上,除“老爷”外,所有的演员都是爱莲舞蹈学校的学生。
出演林黛玉,是陈爱莲这些年来做的引人注目的事情之一。1982年,中国歌剧舞剧院排演舞剧《红楼梦》,从小体弱多病、人称“小林黛玉”的陈爱莲首演林黛玉。自此,她前前后后演了500多场《红楼梦》。六旬老人,还在演十几岁的小姑娘,世俗的评论不胫而走。好在舞台是公开的,弱柳扶风的林黛玉从台上走过,如果不照特写,舞台下看不出年龄给演员带来的局限。这是陈爱莲的林黛玉,是古典的林黛玉,评论界如此评论。4年前陈爱莲在上海演出时,观众大喊:“不是62岁,是26岁。”
“其实,我是站在巨人肩膀上跳舞。”自幼父母双亡的陈爱莲在上海的福利院长大,经历使她坚强,能吃苦,善于把握机会,而且懂得感恩。基于发展民族舞蹈的考虑,当时在北京舞蹈学院,陈爱莲学的是中国舞。毕业时,正在提芭蕾舞民族化的问题,有的领导曾考虑让陈爱莲去芭蕾舞团。但是在一句“你身上继承了中国最优秀的传统”的鼓励下,陈爱莲进了中国歌剧舞剧院。
已经是舞蹈家的陈爱莲,每星期至少有一天是作为学员跟着自己学校的老师上课,练功。如此勤奋,大概只能用“痴迷”来解释了。“1950年,乌兰诺娃来北京演出,看见轰动的盛况,当时我就想:我也要成为乌兰诺娃,为国争光。这个信念多年来一直支撑着我。”
人的一生太短暂,想尝遍所有的东西是不可能的,但是陈爱莲充分利用这次生命,在品味,在尝试。她说:“至此,我的人生没有虚度。”(稿件来源:《人民日报》,作者:刘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