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采访出现三大失误 逼问金庸王志挨批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05月27日09:47 新华网

  央视著名主持人王志主持的《面对面》因采访金庸出现失误,遭到观众的激烈炮轰

  央视著名主持人王志主持的招牌节目《面对面》,以凌厉、强悍、无所畏惧的挑战性风格而赢得不少观众的支持。但其最近一期刚刚播出的访谈金庸的节目,在包括央视论坛等一些相关网站里引起激烈争论。有网友指出,不是所有的采访对象都适合这样的采访方式,为此,他们列举了王志在采访金庸时出现的三大失误。

  采访时居高临下

  在访谈金庸一期中,思维速度和语速都已经赶不上王志的金庸,在王志咄咄逼人的采访下,几次神态、表情和语言都显得“着急”了。而王志还是“居高临下”的态度,因此观众客观地指出,至少,金庸是个老人,应该得到语气、语势上起码的尊重。

  资料堆砌无价值

  另一个观众不能忍受的问题是,由于金庸作为文化名人的影响力,大多数普通观众对其基本经历都有一定的了解。而《面对面》通常是就一个新闻热点进行访谈,按常理推,本期节目王志主要想“面对面”的是金庸辞去浙大人文学院院长一事。但整个访谈过程中,王志几乎用了一半的时间来问“怎么到的香港?”“怎么开始写小说的?”这种毫无价值的“资料”性问题。

  准备不足失水准

  一位观众相当专业性地指出,没有任何主持人是“万能”的,《面对面》这种带有社会普遍价值认同的热点访问节目,也不是能通吃所有门类的名人。因此,节目编导在嘉宾的选择上应该审慎,而王志既然接下,就应该提前做“功课”。类似“你的作品入选小学教材”(实为中学课外读物)、“怎么写小说说停就停得下来?”这种如同刚入行的实习生的提问,实在有失水准。(可可)

  刁钻对话

  居高临下

  王志:您去英国能学什么?金庸:我去那儿学历史,学考古,学世界史。

  王志:以金先生您的学问,您的声望,谁能教你?

  金庸:有的,有的,专门的学问一定是有人可以教你的。

  王志:学生还没有毕业你怎么能离开(浙大)呢?

  金庸:交给几个副院长带了,他们也同意了。

  王志:但是人家是冲您去的?

  金庸:实际上我还是通信指导他们。他们这个博士生论文我将来还是给看。你也可以自称是金庸的学生,我也承认的。

  王志:对金先生因为这件事情引发的争论和批评还有比这个更尖锐的,也有人认为金先生您没有能力去做一个博士生导师。

  金庸:你讲我不好就不好,我承认,我不能说我自己学问很好,比你学问更加好。我觉得我学问不好我自己努力念书,念到学问可以勉强去做教授就做教授。

  资料堆砌

  王志:您当时的理想是做一个报纸吗?是做报人吗?

  金庸:是啊。我本来在杭州报馆,《东南日报》做记者,做新闻记者,后来做国际新闻的翻译,《大公报》报社报考国际新闻翻译,我想《大公报》比杭州的小报纸好得多了,我就去投考,结果考取了,在上海《大公报》工作。

  王志:怎么来的香港?

  金庸:解放前夕,1948年,在这里准备成立《大公报》的分公司,我从上海派过来,到这里来工作。

  王志:来到香港以后做什么?

  金庸:做新闻的翻译。路透社、法新社、美联社这些外国的电信,拿来,翻译中文,登出来了。

  王志:喜欢文字工作应该当作家的?

  金庸:作家没那么容易的,做记者容易了。记者你去打工,给你薪水,工作就固定了,作家你写了文章,人家不一定给你发表,发表了也不一定给你稿费。作家的工作是很辛苦的。

  王志:怎么开始写武侠小说的?

  金庸:那时《大公报》有一个晚报叫做《新闻晚报》,本来我的一个同事叫梁羽生,梁羽生也写武侠小说,写得很成功的,后来他写了几部,慢慢觉得疲倦了,不写了,总编让我接上去,就我写了,我一写第一部《书剑恩仇录》,一写就很成功。

  王志:我不知道您是怎么把这些小说写出来了的?明天的报纸就要登,我今天哪有时间写?

  金庸:是……

  王志:那大家可能问,查先生您写作的动机到底是什么?

  金庸:第一工作需要,第二是我有兴致写。

  王志:但是您本人并不会武功?您对江湖上的事,依您的经历来说,也不应该是了解特别多的。

  金庸:不多。但是看小说看得多了,看武侠小说看得多了,武侠小说里有武功的,中国关于武功的书很多的,我们去找的话,基本都找得到,少林派、武当派的、各种各样的大派别的武学的,这些武功技术不够的话,自己再创造一点,自己想象一点。

  准备不足

  王志:为什么会封笔呢?金庸:我也想不出新的故事了,写的也都差不多,所以我就不写了。

  王志:说停怎么就停得下来?

  金庸:写了实际上15部了,15部小说一个作家也不少了。

  王志:现在因为小学课本节选了您的作品,您赞同吗?

  金庸:是中学的课外读物,现在人民教育出版社来出,问我要不要给稿费,我说送给你们,不要。我的作品你选的这一段给中学生念念没有害处,培养他一种正义感、是非感有什么不好,没有不好。我这个文字在中国不知道,至少在外国所谓的全球华侨,他们离开中文,是因为中国的小说,很多家长写信给我,我这个孩子到了美国,到了英国,到了法国,中文完全忘记了,因为看你的小说还保留一点中文,他们说小孩子有的写信给我,金伯伯、金爷爷,他说我们看你的小说长大,所以我对中文还懂一点,觉得靠你的小说。我觉得至少对世界上传播中国文化还是有贡献的。现在新加坡教科书把我的小说《雪山飞狐》、《书剑恩仇录》正式列入中学、小学课本。我想它之所以选取《书剑恩仇录》,因为《书剑恩仇录》讲民族团结,讲我们汉族跟维族要大家互相亲爱,要和平共处。新加坡是一个多种族的社会,选《书剑恩仇录》也讲求和平共处,不要互相排斥,对民族团结有点贡献也是好的。

  王志:您的小说本来就是一个虚构的文学作品,那么现在很多人愿意把您这些虚构的东西现实化,什么论剑,我看您也出席这些活动。

  金庸:是呀。(来源:天府早报)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