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霓虹灯下的哨兵”今何在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06月02日08:44 南京报业网-金陵晚报

  金陵晚报记者 贺沂沂【金陵晚报报道】电影《柳堡的故事》是第一部描写部队战士爱情的故事片,一经放映立即引起轩然大波;电影《霓虹灯下的哨兵》则写了一位进上海后经不起“香风”熏染而欲与农村妻子离婚的排长,又写了一个新战士和资本家女儿的爱情纠葛,还未放映就被指是个“大毒草”。然而,历史证明,这两部曾经引起争议的影片,如今都成为中国电影百年中的经典。而创作这两个故事的编剧、演员,全都出自南京前线话剧团。成立于1955年5月23日的南京前线话剧团,刚刚度过了自己50岁的生日。50年里,南京前线话
剧团推出了一批优秀的电影作品——《南征北战》、《渡江侦察记》、《柳堡的故事》、《霓虹灯下的哨兵》……也涌现了一群优秀的电影表演艺术家——“二妹子”陶玉玲、“副班长”廖有梁,还有陈喜、赵大大、指导员……50年过去了,这些人今天都在哪里?记者开始了寻访。提到刘鸿声,许多人都会摇头,陌生。可是一说起电影《霓虹灯下的哨兵》中那个老炊事班长,保证人人拍大腿:“嗨,原来就是他呀!”在南京军区政治部干休所三楼,记者见到了这位已经75岁高龄的老班长,虽然已经有些步履蹒跚了,可是那股精气神儿却还和老班长一样。

  乡巴佬进了文艺圈

  在电影《霓虹灯下的哨兵》中,老炊事班长的戏其实很少,只有几个镜头。可是就是这几个镜头,却让观众永远记住了那个胡子拉碴的老班长。得知今年中国电影已走过百年,刘鸿声老先生不无感慨地对记者说,中国电影百年出了很多大人物、大艺术家,可是还有绝大部分是小人物,而正是这些这小人物把那些大人物、大艺术家抬了起来,“我就是这些小人物中的一员。”刘老先生说,他是个地道的乡巴佬,“我是山东胶东人,农民子弟。16岁参加了八路军,打过机枪、扛过小炮。1947年国民党进攻胶东,参加了不少战役。”后来,全军扩大文工团,于是刘鸿声便和十几个小战士一起,被吸收到部队文工团,从扭秧歌、打腰鼓学起,说快板、演小歌剧,“一个什么都不会的乡巴佬,因为历史的误会,就这样从此进了文艺圈。”

  曾与上官云珠合作

  因为在文工团表现不俗,所以当南京军事学院成立文工团时,刘鸿声就被破格从胶东军区到了南京军区。1955年,刘鸿声加入刚刚成立的南京前线话剧团,真正开始了专业表演生涯。1960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名导郑君里要拍电影《枯木逢春》,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了刘鸿声,认为其表演很有功力,便招他入组。在《枯木逢春》剧组里除了郑君里,还有上官云珠,刘老先生说,他是一个非常幸运的人,一生没有拍过多少电影,但却有机会和上世纪30年代最红的导演演员合作,“对我受益匪浅。”

  硬派小生不愿演老头

  电影《霓虹灯下的哨兵》是根据同名话剧改编而成的,除了刘鸿声外,所有演员都是话剧的原班人马。“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在排演时,我正在外面拍电影。等我回来时,电影马上要开拍了,所有角色都分配好了。就在这时,原来演老班长的演员突然要调走,于是我就作为替补上了戏。”虽然后来炊事班长这个角色让刘老先生成了名,可是最开始,他可不愿意演了。“那时候我一向是以演小生见长,什么连长啦,书记啦,属硬派小生类的,现在让我来演个老头,我不愿意,不会演。”硬着头皮上了阵,演着演着,刘鸿声着了迷。“这个角色戏不多,但是却最有味道。他在连队里职位最低,老炊事班长,给大伙做饭的,一般的小战士都不愿干的,可是他却辈分很大,春妮、陈喜都得管他叫大叔。他的级别比陈喜低,但是却可以教训陈喜,因为老班长又是党支部委员。唉呀,我是越演越来劲。”(编辑 田木)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
口蹄疫疫情进展
高考最后冲刺
日本甲级战犯罪行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诺贝尔奖得主来京
汽车笑话集锦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中国艾滋病调查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