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伟大的文学,需要伟大的心灵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06月02日10:06 新京报

  近期,美籍华裔作家哈金提出中国缺乏“伟大的小说”,在国内引起了争论,作家残雪、诗人韩东曾在我报“大家”版撰文对此论题进行探讨,今日本版刊出作家肖复兴与旅美学者薛涌的评论,继续深入讨论。

  大概一个多月前,哈金曾来我任教的大学演讲。组织此事的教授,还特地请我以及其他几个教授一起和他吃饭。我没有去。这不是对他的不敬,而是我在此之前实在不知道他是
谁,想不出能谈什么。这一来说明我自己的孤陋寡闻,二来也显示现代文化的驳杂和丰富。

  我这么一个从事历史研究的人,实在没有余力再对哈金作一番了解。然而,现在我也许应该为不去吃饭后悔了。编辑告知,哈金最近说中国需要“伟大的小说”,引起国内文学界的震动。这下子我即使不懂哈金,也感到有话要说了。

  哈金的话引起这么大的震动本身,就揭示了中国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小说”的原因。最近我一直在想一个似乎是与此无关的事情:中日关系由于历史问题进入冰期,日本政府对战争的不反省态度,引起了我们的愤怒。但是,在愤怒的同时,我想问:当时日本蹂躏了中国文化和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几百万国民死于非命。

  这样一个民族的苦难,在文学上是怎么表现的?我们有这方面的伟大作品吗?再看日本,老百姓在战争中也受害,特别是吃了两颗原子弹的苦头。虽然他们所受的苦难和中国人的苦难还是没有办法比,但日本作家井伏鳟二的《黑雨》已经成为描写“原爆”的经典作品,被翻译成多种文字。日本人在“原爆”中所经受的苦难,也因此成为人类的苦难的一部分被记忆。对比一下,我们的作家是否有些失职呢?

  更奇怪的是,为什么没有人出来问这样的问题?人类的苦难,是文学最大的一个主题。中国二十世纪经历了多少苦难?我们的文学又反映了多少?为什么要等到对中国人的经验多少隔一层的哈金出来一说,大家突然才觉得这是个问题?

  有的作家对哈金的说法质疑,称文学要表现一种普世的情怀,不能陷于狭隘的民族范围,不必讲什么“中国的伟大小说”。相反,文学应该关注人类的经验。这些话,说起来好听,却不够真诚。什么叫“人类的经验”?中国作家,在国外没有住过几天,也不懂人家的语言,抛开中国的经验去谈人类的经验,是否有些作秀?在我看来,中国作家最了解的就是中国人的经验。

  他们的使命,就是把中国人的经验变成人类的经验。举个例子说,这次中日因为历史问题的争执,西方许多媒体倾向日本。其中一大原因,就是我们虽然受了那么大的苦,却没有类似《黑雨》这样的作品;许多西方人对中国人的经验太隔膜,不容易同情。这是我们文学的失败。

  记得十几年前在北京学英语时,美国的老师给我们出了一个作文题:“你生活中最大的挑战是什么?你是如何应付的?”同学们写出来的东西五花八门,让那个老师看得目瞪口呆:有讲在文革时下乡的经历的,有讲自己作为“黑五类”而受尽种种歧视、后来是如何奋斗的。老师后来公开承认她感到自己是多么微不足道。她事先给大家写好的范文,是讲她第一次考汽车驾驶执照失败后,是如何克服心理障碍、最后通过考试的。这就是她生活中所经历的最大挫折!她感慨美国的生活实在太单纯了。相比之下,每个中国人的经历似乎都是一篇动人的小说。苦难孕育着伟大的文学。中国人在上个世纪的经历,给我们提供了足够的素材。

  但是,我们却是个不记日记的民族。没有人知道中国人在这些苦难中的心灵经历是什么。放着这些宝贵的财富不去开发,反而讲什么“人类的经验”,这不是在痴人说梦吗?“伟大的小说”,要从伟大的心灵中产生。心灵麻木,对中国经历的种种苦难就丧失了感知力;人家外国人突然说一句话,大家才好像一下子受了什么触动。说白了,许多人不是在感受自己的生活,而是在盯着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并随时作出相应的反应,看自己能作什么秀。这实在是文化的自主性和创造力丧失的表征。

  薛涌(旅美学者)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
口蹄疫疫情进展
高考最后冲刺
日本甲级战犯罪行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诺贝尔奖得主来京
汽车笑话集锦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中国艾滋病调查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