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文娱坐家20050607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06月07日14:13 京华时报

  作者: 来源:八卦之声 陈白村艺术工作者心中的刺

  在《还珠格格》里,有一句深情的唱词:“你是风儿我是沙。”现在,这句歌词恐怕要改为:“你是车夫我是戏子。”

  这幕“民初式对骂”发生在女星L在上海为内衣拍摄广告期间,对白非常生动。据说,
吃饭时,L等三人在剧组的面包车上吃了盒饭,但L吃完饭后,把饭盒留在了车上,这举动顿时成了导火索。司机与L之间有了如下对白,司机:“麻烦你把饭盒拿走。L:“一会儿助理会来帮我拿的。”司机:“你下车时顺手带走不就可以了吗?为什么要等助理来拿?”L带走了饭盒,有点不甘:“你不就是个车夫吗?得意什么?”司机回敬道:“你不就是个戏子吗?”

  L的FANS们已经吵翻了天,把短短一则新闻进行逐字逐句地分析,结论是:这是假新闻,剧组的待遇不可能那么差,以L的名气,也不可能只在车上吃个盒饭。而两个人的对白,也不像是口语,简直像是发生在民国初年。新闻的最后说,司机在招待晚宴上向L道了歉。FANS们又说,司机怎么有资格坐到L的身边?对“戏子”这一万恶旧社会遗留下来的称呼,更是进行了无情的鞭挞。

  不论真假,闻者足戒。多年前,傅艺伟在蓉城与一女市民厮打,在娱乐新闻尚不发达的年月闹成全国皆知的丑闻,也是因为那女子骂了傅艺伟是“戏子”。

  可见,“戏子”真是所有艺术工作者心中的一根刺。而这个称呼之所以这样有杀伤力,也是因为称呼虽然文明了,而这圈子里人的素养和生活方式,恐怕并没有文明多少,人们看待从艺者的眼光也没有文明多少。大家虽然都小心翼翼地护着这个底线不去碰触,但越是禁忌,越显得其中有鬼,忍无可忍口不择言的状况下,这最具杀伤力的称呼,当然就成了杀手锏。

  都说,职业不分高低贵贱,这话在眼下当然是安慰。只是,用对方的职业作为攻击的武器,也实在是幼稚得很。我认识的一个人非常势利,最喜欢骂人“农民”,只想想,在中国这个农业大国,上溯两代(甚至不必上溯三代),谁不是农民?富兰克林说:“如果你自己家的窗户也是玻璃的,就不要向别人家的窗户丢石头。”谁更高贵,谁的生活没有漏洞?

  所以,如果你已经以“戏子”的素养,骂了别人“车夫”,又怎能怪别人真拿你当“戏子”?导游笔记 徐 昕乱编乱有理

  很多朋友问我,导游是不是都有一套固定的解说词?我说,哪里有啊,我们的解说词只有一部分是从导游书上背下来的,其它内容都得靠自己编,拥有独立的知识产权。

  其实,典故也好,野史也罢,有很多东西都是人们编造的。比如那个家喻户晓的雍正继承皇位的故事,“康熙传位十四子”的说法,早已被很多历史专家证实是杜撰出来的野史。可尽管如此,每次带团来到故宫乾清殿前,我还是会讲起这个典故。所以说,导游的解说词只是旅途中的调味剂,真实性不可深究。

  嘴上的掰扯功夫是导游的基本功。以前我只会跟客人聊聊历史、地理、人口、气候这些死记硬背的东西。直到有一次,我在故宫里听到一位中文导游的讲解,他居然从太和殿的金砖一直扯到克林顿与莱温斯基的桃色事件。我在一旁连连感叹,原来导游词还可以如此精彩生动。

  从那以后,只要一有空闲时间,我就去旁听其他导游的讲解,从别人那里偷一点技。我发现,在明十三陵的长陵大殿与陵墓之间有一座内红门,很多导游到了那门前都会跟客人玩一个小小的“游戏”:他们在进陵时一律从内红门的两侧绕行而不穿过,出陵时则排好队一起从内红门走出来———据说这样可以辟邪。我觉得很有意思,也带着我的客人模仿。可是有一次,当我们排好队正要从陵里出来的时候,只见一位各色的导游竟然带着他的客人做了一个跟我们截然相反的运动。客人们全都看傻了,问我这是怎么回事,我挠着头皮想了半天,说:“这……这可能是有单日双日的区别吧?”

  看来,随机应变也是导游的基本素质,只要能够自圆其说,怎么编都能说服客人。

  最后,你知道导游为什么要跟客人在长陵里玩那个“游戏”吗?原来,他们故意渲染陵墓的阴森气氛,是为了让客人不要在里面呆太久时间;让客人们排着队走出陵墓,是为了便于清点人数。你猜对了吗?正在白话郑平说都不会话

  王涛几乎是连滚带爬地从考场出来的,没等我们问他考得怎么样,他先呼哧带喘地问:快快快,谁告诉我一个提手旁一个番邦的番字念什么?我们忍住笑,问他考试时念的是什么,他说看着特熟,就是想不起来怎么念了,硬着头皮念了半边:番。我们笑过之后慢条斯理地告诉他:那不是广播的播字吗?可怜的孩子,让普通话考糊涂了。

  主持人和播音员普通话要求一级甲等水平,达标分数是97分。第一道试题就是念50个单音节的汉字,没有亲身经历考试的人想像不出,那些最简单的汉字一旦变换了组合就会具有多么难以置信的杀伤力。比如,少林寺高僧这几个字搁一起,小学水平的人都不会念错,但让一堆毫不相干的字排着莫名其妙的队站到你面前,念错一个字就喀嚓了你,你敢说能一点不哆嗦地字正腔圆地把“寺僧林少高”全都念对了?

  那时候刚开始实行持证上岗制度,任何事情的开头部分都是一丝不苟的。果然,第一批考试就使一群吃张嘴饭的家伙纷纷落马,其中包括若干业已成名的大腕名嘴。

  那些因普通话考试没过关而下岗的名嘴后来又因其他原因纷纷复出。有一位广州来的孔帅哥,在电视台工作,人帅,上镜,偏偏还有一大批观众就爱听那一口之姿不分的地方特色的国语,补考时不知道台领导跟考官怎么打的招呼,反正终于过关。当然的确也有一大批知耻而后勇的好同志发奋图强,真的凭本事考过了该死的97分。坚强的王涛兄弟在拿到一级甲等证书和上岗证的时候,瘦小的身体挺立于电台大门口,骄傲地宣称:就算把番和播挨在一起,我也不再糊涂不再哆嗦了。

  考试的后遗症影响了吃这碗饭的人们很多年,最著名的是一次向全国做电视直播的晚会上,担任主持的是我最崇拜的张老师。晚会临近结束的时候张老师感谢所有为晚会呕心沥血的人,富有磁性的声音一往情深地传遍全国:很多朋友喊嗓了哑子!全场哄笑中,经验丰富的张老师机智地为自己救场:晚会如此成功,我太激动了,所以说都不会话了。城南旧事白脸动物园

  周日我陪朋友巴一带他们家小巴一去了趟动物园,本来自己开车出门就是为图个方便,谁承想这车停出得二里地去,而且还被告知一小时收费5元。等走回大门口买票时一看,普通票十五元,加熊猫馆二十。当下不由得心生感慨:如今玩一趟可真贵。

  哥儿们小时候经常去动物园,基本上一月跑八趟,不过不是为了看动物,而是奔着电子游戏去的。当时北京城里只有那儿才有游戏厅,对于我们这些孩子来说新鲜、刺激、根本玩不够,以至于每天夜里做梦全是打老鹰、虫小姐、蛟龙大战什么的。

  您别看我老去,但是花不了多少钱,因为特别会精打细算。比方说去之前,一个人交五毛钱,到了那儿统一支配。而且去的时候是从新街口走过去的,进门的时候是从老莫(莫斯科餐厅)边上的铁栅栏钻进去的,这样一来每人可以省下一毛五。铁栅栏缺了一根但仍然很窄,幸而我们都很瘦,钻过去基本不费什么事,得手以后迅速地向猴山跑去,心里总有一种不可名状的快感。那时候市面上还没有团队精神这个词,但我们显然走在了时代的前头。就拿打老鹰来说吧:一人控制遥控杆,一人管发子弹,一人按保险,边上还站俩助威的。

  每次大家玩得都很尽兴,除了回家的车钱以外兜比脸还干净。尽管如此,依然荡漾着笑容,一路说说笑笑打打闹闹,一起等车,一起抢坐。有一次我们玩高兴了没刹住,几个人一共剩了五分钱,走回去吧,都玩累了谁也不愿动,我自告奋勇说上车吧,到时看我的。上车后大家都坐后门附近,等车快到新街口的时候我挤到中门问售票员:“阿姨,我去新街口电影院哪站下呀?”售票员说小朋友,这站就是。我说:“那下车怎么走啊?”这时车已经进站了。售票员说下车过马路。眼看大家已经安全着陆我满脸堆笑说谢谢阿姨,然后递上那仅有的五分钱。水浒摸鱼巫马期一身锦片

  戴敦邦绘水浒一百零八将图,窃以为最费笔墨的是史进,因为他肩臂胸膛共刺着九条青龙。韩片《我的老婆是大佬》里女主角背上刺一条青龙就把老公骇个半死,刺九条的效果可想而知,有人比喻:整个儿一扇会走路的九龙壁。

  梁山好汉文身的,由绰号看得出来的就有三个,九纹龙之外,还有花和尚鲁智深和花项虎龚旺。此外,阮小五胸前刺着“青郁郁一个豹子”,解宝“两只腿上刺着飞天夜叉”,杨雄更有“蓝靛般一身花绣”。最精美的文身要推浪子燕青:“为见他一身雪练也似白肉,卢员外叫一个高手匠人,与他刺了这身遍体花绣,却似玉亭柱上铺著软翠。若赛锦体,由你是谁,都输与他。”这身漂亮刺青成了燕青的标志。第62回杨雄看到他手腕上花绣,忙问:“你不是卢员外家甚么浪子燕青?”问话的偏是粗人杨雄而不是精细的石秀,是不是因为杨雄自己有一身花绣,所以比较敏感呢?

  第74回智扑擎天柱任原,如一场文身秀。燕青把布衫一脱,吐个架子,看客登时“如搅海翻江相似,迭头价喝彩,众人都呆了”,任原看了他这身花绣,心里也怯了五分,尚未动手,气势已被压倒。后来他去打李师师的关节,花魁娘子对他的文身也很着迷:“闻知哥哥好身文绣,愿求一观如何?”燕青架不住她“三回五次,定要讨看,只得脱膊下来,李师师看了,十分大喜,把尖尖玉手,便摸他身上”,小乙哥费了不少心思才摆脱她的纠缠。

  宋代文身风气很盛,徽宗时候腿上有刺青的恶少在东京大街上骑马追逐妓女,人们称之为“花腿马”。南宋初,大将张俊选少壮高大的士卒为他在杭州营造太平楼酒肆,为防止其逃亡,让军士“自臀而下文刺至足,谓之花腿”。

  《三遂平妖传》、“三言”写文身,有个说法叫“一身锦片也似文字”。据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记载,王力奴让人在胸腹上刺青,山亭院、池榭、草木、鸟兽悉具,宋元素身上扎了71处,左臂上刺一首诗,右膊上扎个带人头的葫芦,县吏问是什么东西,答曰葫芦精。最出奇的是葛清,他身上扎白居易诗歌30多首,且图文并茂,弄得体无完肤,人称“白舍人行诗图”,这身文绣恐怕最有资格称“一身锦片也似文字”。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端 午 节
快乐端午精彩图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