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书商扯“洋”皮作大旗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06月09日02:23 新闻晨报

  晨报记者徐颖

  正当美国悬疑小说家丹·布朗在书市大红大紫之时,近日,一部号称由“中国的丹·布朗”创作的新书《猎人者》面世了,该书还打出了“中国首部精神悬疑小说”的旗号。据策划该书的唐风图书公司负责人解释:“‘中国的丹·布朗’的提法,是一些网友在看完部分章节后,提出的观点。而作者成刚在天文、地理、民俗、历史、心理学、精神医学等多种
学科领域均有涉猎,其博学多才确实与丹·布朗有共通之处。”在书店里,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正在翻阅此书的读者,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对“中国的丹·布朗”的说法不屑一顾,认为这只不过是一种炒作的噱头罢了。

  其实,如此宣传炒作的方式对于当下的书市来说,已不鲜见。陈希我的《抓痒》上市前,在书商提供给媒体的宣传材料上,就把作者比成中国的“耶利内克”,认为作者不论从思想、风格和行文上都和耶利内克的《钢琴教师》有很强的可比性,两位作家都是用很残忍的笔触掀开平庸的日常生活的外衣,挖掘人性的疯狂,并在一些极端的意义上追问当代人的精神困局。

  无独有偶,在宣传中国台湾地区作家朱少麟时,出版社再度动用此手法,在朱少麟的名字前加上了“台湾的村上春树”。据悉,如此命名是因为有读者认为:朱少麟作品中迷惘、忧伤的主题和素雅、优美的语言,与村上春树有几分相似。而当红作家杨红樱在被出版社推介时,手法又是如出一辙:“其所有作品版权已被中国电影公司买断,并将陆续推出影视作品,犹如风靡全球的《哈利·波特》那样,杨红樱即将成为中国的J·K·罗琳。”

  “中国的丹·布朗”、“中国的耶利内克”、“中国的村上春树”、“中国的J·K·罗琳”……不知还有多少国外的当红作家没被复制!中国的作者,尤其是新人,似乎只有被冠上这样的名衔后,才能“闪亮登场”。

  世纪出版集团北京世纪文景文化传播公司总经理施宏俊在接受采访时认为,这种做法当然是一种营销的思路,但是,多少显得出版人在宣传策划方面太缺乏想像力,也缺乏自信心,没有自我判断。说到底,就是一种跟风,什么好卖,就往哪里跟进。这种宣传推销的噱头,充其量只能在几分钟内吸引一下读者眼球,其效应是很短暂的;而且一旦这个作品最终被发现名不副实,那么反而会引起读者反感。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端 午 节
快乐端午精彩图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