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沪上悄然兴起诵读热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06月09日09:17 解放日报

  时下,沪上悄然兴起诵读热,除了由一些文化机构主办的比较正式的如赵丽宏诗歌散文朗诵欣赏会、安徒生作品朗诵会、儿童歌谣现场诵读会外,还有各种民间自发的朗读会:一两点烛光,三五个知己,借咖啡馆、茶室一隅,选上自己创作或心仪的名家之作,就可以开始朗读了。

  此举已开始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他们认为,这样的诵读打破了极具个人化的阅读习
惯,使大家在轻松的文化沙龙氛围中,分享阅读的快乐。

  诵读,感受立体的艺术

  诵读是一种并不新鲜但已长时间被淡忘的作品欣赏方式,在沙龙般的轻松氛围中,人们通过视觉与听觉的相互交融,享受到作品、朗诵、音乐相互交叉的立体艺术。记者曾亲历几场诵读会,几乎场场气氛都非常有情调。在上周举行的赵丽宏散文欣赏会上,一些听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美妙的音乐和富于感情的诵读把作品表现得如此的美,使我读到了作品之外的东西”,“现代社会如此忙碌、喧嚣、烦躁、人们的阅读习惯逐渐在丧失,但这样的沙龙氛围,相信它会感染人们,激发人们的生活情趣,从而去关注生活、关注文学艺术”。一位年老听众认为,“这对中国传统的朗诵文化的发扬有很大的推动作用,通过这种有声阅读,它让我们体会到文学的立体性。”

  一些参加朗诵的演员也告诉记者,富于感染力的作品在朗诵的时候自己已经感动得热泪盈眶,听众现场的互动又使作品的演绎更加丰富,在某种程度上超出了文字本身的内涵。

  诵读,弱化了阅读的主动性?

  但是,也有读者对此发表了不同的看法:传统的文字阅读可以融入个人冷静的思考,对生活体验的再认识,而这种朗诵方式限制了人们欣赏的时间和空间,弱化了阅读主动性,滋长了人们的惰性。加之有音乐的干扰、朗诵者的理解和感情倾向自始至终带着听众走,人们的审美趋向单一,作品对读者多角度的启发随之丧失。特别在面对富有思想深度的优秀文学作品时,读者愈发处于被动地位,甚至曲解文学作品。

  但大多数文化界人士认为,朗诵需要优秀作品,杜绝文化垃圾。现在人们的审美方式主要是“被动”,很少有那份闲心去接近优秀作品了,通过这种方式,对优秀作品的传播很有帮助。

  诵读,有益于作品的传播

  不可否认,诵读会不仅有助于作品的传播和作家个人知名度的扩大,它还有助于提升读者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在前不久的童谣诵读会上,一些孩子受到感染激发创作灵感,即兴写出了几篇好作品。

  作家赵丽宏认为,音乐、朗诵技巧与文学艺术三者有效结合,会使文学艺术更富于张力,更富于感染力,更能启发读者的思考,这也是现在有些人喜欢在家里或咖啡馆举行知己式、沙龙式诵读的缘故。通过诵读,形成了一种浓浓的艺术氛围。在这种氛围中,人们尽情感受文学艺术的魅力,提升各自的文化品位。

  本报记者 姜小玲 本报实习生 陈恒才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端 午 节
快乐端午精彩图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