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书迷面对面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06月13日09:24 南方都市报

  钟芳玲:对于书店,我是一个滥情主义者

  钟芳玲,一个以读书、编书、买书、卖书、藏书、教书与写书为工作与志趣的女书人,曾任台湾出版社总编辑、出版顾问、书店创意总监等职,现在专事写作,为海峡两岸报刊撰写书话专栏。一年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外旅行,为的是逛书店、看书展、参观图书馆,到处觅书、翻书、买书,与各地书人聊天、品书。著有《书店风景》、《书天堂》。

  书店不一定要大,大有大的好处,小有小的可爱

  南方都市报:是什么样的想法促使你到世界各地寻访书店?

  钟芳玲:约二十年前,我到美国念研究生,放假时四处旅游,发现国外的书店有许多不同的样貌,与我接触的单调台湾书店大异其趣,因此在做一个享受者与观察者之余,也决定成为一个记录者,介绍给华文世界的读者。一方面是独乐乐不如与众乐乐,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带给华文世界的书店业一些参考或启示。

  南方都市报:寻访世界各地书店的历程中,最难忘怀的经历有哪些?

  钟芳玲:难忘的是一些有趣的书有趣的人。我在台湾有一些人脉,跟书人建立关系比较容易。但是到了美国就不一样了,很多书商有个性,有一些刚开始交往的经历就让人不怎么愉快,但是熟了就成了好朋友。我认识一对美国古董书商,他们说的一句话让我忘不了:“你哪天到我们家来?我们留了最后一份烟熏的鲑鱼。”因为我第一次到他们家时,就有烟熏的鲑鱼,风味独特,令我难忘。

  南方都市报:你说过,一个城市给你的印象,完全取决于这座城市的书店如何,那么,有没有印象良好的城市?

  钟芳玲:伦敦、纽约、牛津、旧金山、柏克莱,都是给我印象良好的英语系“书城”。

  南方都市报:在西方,深刻印象的书店有哪些?

  钟芳玲:像法国巴黎的莎士比亚书店,店里面摆有睡床,很多年轻人在那里打工,可以得到免费的住宿,晚上就在那些床上休息,多好的创意!英国伦敦的厨师书屋,店中有厨房,手艺非常好的厨师按照书里的食谱在这里烹饪名菜,楼上有大厨师在上课,构思真是巧妙!

  南方都市报:台北、香港、内地三地书店中,有没有一些书店给你留下美好记忆?

  钟芳玲:美好的记忆当然有不少。去年底到北京万圣书园,先是在店里办了图像展与新书发表,与许多热情的书友面对面接触,分享一些访书经验。之后又在书店创办人刘苏里先生的引领下,参观了他其它两个温馨、有特色的分店,原本已经很开心了,没想到刘先生又说他们为了开店找灵感,翻烂了三册我的第一本著作《书店风景》,他同时指着书店装潢的一些细节,并说明原始出处来自我书中的哪一张照片。此外,他当时正在筹备的一家新店的书柜,更是请北京的木匠依据《书天堂》里“蓝道之家古书店”那篇所含的一张照片(202与203两跨页)中的书柜而打造出一模一样者。一位著名的独立书店主人能够对我的书知之甚详且如此喜爱,确实让我感到很安慰。我也要特别推崇万圣书园总店里的一个特殊服务,就是有一个“当日新书”特区,这是我在国内外从未看过的贴心设计。另外,我在一家书店“光合作用”的经历也很温暖。书店设计很好,有独立的咖啡区。书店不一定要大,大有大的好处,小有小的可爱。

  书籍本身也能成为一个审美、怀旧的对象

  南方都市报:寻访过那么多书店后,在你心中有没有形成一个“好书店的标准”?

  钟芳玲:可以说有,也可以说没有。主要是“好书店”的定义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这就像要定义“美女”一样难。对于书店,我是一个博爱与滥情主义者。每个人的需求不一样,一般来说,书种很多,有温馨的感觉,店主人对书很了解,所有的元素放在一起,应该就是好书店。

  南方都市报:你自称一年中有三分之一时间在国外逛书店、看书展、参观图书馆、找书买书。与图书相关的这些活动中,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乐趣和思考?

  钟芳玲:这个世界因为充满了各式各样的书籍、书人、书地和书事而变得生动有趣,我的生活与生命也因这些人事地物而充实。

  南方都市报:你说书籍的记忆首先是和各种触觉、味觉、视觉、嗅觉结合在一起的,这种感觉很特别,为什么?

  钟芳玲:我一直认为,书籍不仅是文字或图像的承载体、不仅是为了表达思想与意念、不仅可以触动我们的心灵,书籍本身其实也能触动我们的各个感官,成为一个审美、怀旧的对象。与书籍多方面的接触,只会让阅读的经验更为丰富。也因此,我们想起一本书,忆起的不仅是它的内容,也可能是它的质感、气味、封面、装订等等,也可能是它的特殊历史。有一次,我在北京一位设计家朋友那里看到一本明代的古书,这个书真是好香,那是一种墨香的感觉,墨汁是由特殊的材料提炼出来的。

  南方都市报:在内容与形式上,你偏好何种类型的书?

  钟芳玲:任何书籍不论是其内在美或外在美能令我感动,我都喜欢。基本上我是属于杂食型的读者,小说、非小说、纯文学等都读。但是读起来最带劲的是booksaboutbooks(也就是所谓“谈书的书”或是“有关书的书”)。

  南方都市报:你曾经从事出版工作,从出版角度看,你对图书有什么样偏好?见过那么多好书之后,如果让你再从事出版工作,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出书?

  钟芳玲:偏好是非常难以具象描述的,我可能喜欢一本书的内在美(文字、图像内容),但也可能喜欢书的外在美(设计、印刷或装订等),两者若能兼具自然是最理想的。我若是再度从事出版,当然一定会照顾到这两个方面。

  吴兴文:一辈子乐于为书所累

  吴兴文,世居台北大稻埕。目前客居北京,远流博识网(北京)文化咨询公司总经理。复数艺术的拥护者,书房里的自恋狂。一个以逛新旧书店,买书、看书、搜书、写书、编书为终身职业的爱书人,藏书不满三千,多了放水流。

  文章散见台湾、中国大陆相关媒体,著有《票趣:藏书票闲话》、《图说藏书票:从杜勒到马蒂斯》、《藏书票风景》、《我的藏书票之旅》和《书痴闲话》等书。

  得不到总是最美好的,最终能够得到,那就更圆满了

  南方都市报:从何时开始,你对藏书票有如此大的兴趣,其中有何因缘?

  吴兴文:我从小就喜欢买书,到了初中三年级,就已经买书的数量超过看书。上大学以后,从系刊、双周报一直编到校刊,为了充实自己,买起书来更是如鱼得水。而且踏入社会,就在出版业工作。那时是从出版社的门市部开始做起,每天都要接触到几十种新上架的书,加上自己已经拥有藏书二千余册,颇感书满为患的压力。刚好这个时候,从旧书摊淘到的西洋古书的封面里,或蝴蝶页上贴有藏书票,非常精致可爱,充满了人文与艺术的气息,引起我莫大的好奇心。

  南方都市报:从收藏后变为出版的“藏书票之旅”又是什么样的?

  吴兴文:1997年4月,北京三联书店前总经理沈昌文推荐辽宁教育出版社,帮我在国内出版第一本书《藏书票世界》。并且拿给当时北京三联书店的总经理董秀玉看,她觉得里面介绍的藏书票非常精彩,但是没有文字说明,所以鼓励我好好写一本谈藏书票的书。于是我就把每一款藏书票,当做《达芬奇密码》一样,来寻找它背后的故事,和其中隐含的文化含义。经过四年多的努力,终于出版了《我的藏书票之旅》。

  南方都市报:在藏书票之旅中,有没有一些鲜为人知的苦乐经历?最难忘怀的经历是什么?

  吴兴文:跟大部分的收藏家一样,得不到总是最美好的;最终能够得到,那就更圆满了。回顾二十余年搜集藏书票经历,特别是十几年前,网络还不普及的年代,每次我在旧书店的目录上看到《聚书的乐趣》作者爱德华·纽顿的藏书票,并且以最快的速度传真过去订购,都被别人抢先一步,甚至请友人到美国以收藏纽顿为主的橡树丘书店购买,都不得要领。虽然前前后后花了五年的时间,但是最后还是以合理的价格买到,岂不是人生一大乐事!

  南方都市报: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藏书票有哪些?

  吴兴文:我非常喜欢奥地利艺术家芬格斯坦(MichelFingesten)创作的藏书票,譬如以希腊神话为例,一般都是描绘丽达(Leda)和天鹅拥抱,呈现“兽交”的不雅画面。他则将丽达往河中央走,回头望着后面苦苦追求的天鹅,颇有新意。还有一款,描绘悍妻双手叉腰,夹着一条鞭子,左脚长得像大象的腿,右脚瘸掉,以棍支撑;双眼凶神恶煞般的,斜视她脚下畏惧如鼠的男人;看了不禁令人联想起胡适的“怕太太俱乐部”,十分有趣。总之他创作的藏书票,都有一些新的创意,时常令人为之莞尔。

  南方都市报:在你看来,藏书票之旅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乐趣和思考?

  吴兴文:就像孔子教儿子读诗一样,可以多识鸟木草兽之名。只是原来为了书满为患,以轻薄短小的藏书票,来代替砖头式的图书。没想到为了解开藏书票的文人与艺术的内涵,反而买了更多的书,真是一辈子乐于为书所累。

  藏书票印量小,加上大部分是版画创作,所以很难普及

  南方都市报:据你所知,台北、香港、内地、海外各地藏书票收藏情况有何不同之处?而收藏藏书票的世界有没有一些共同的规律?

  吴兴文:藏书票是西方藏书文化演进的象征,传到中国大约在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但是直到1984年内地才开始有组织出现,所以两岸三地目前都还处于起步阶段。而藏书票的人文与艺术风格,通常与当地的风土人情与版画艺术有关,因此它应该没有共同的规律,而是让人们欣赏到世界各地不同的风貌,与集邮有点类似。

  南方都市报:在许多人心目中,藏书票只是一种“小众”的活动,你自己理解:为什么藏书票不能成为“大众”趣味的玩意儿?

  吴兴文:因为邮票印量大,容易搜集。藏书票印量小,加上大部分是版画创作,所以很难普及。但是美国最大连锁书店邦斯·诺伯印有通用藏书票销售,台北一零一大楼的PageOne 书店的柜台也有卖,售价都很便宜,可以由此入门。加上上海市和台北市,每年都有举办中小学生创作藏书票的展览,未来会有愈来愈多的人参与也说不定。

  南方都市报:据你的了解和交往,华文世界收藏藏书票的文化名人还有哪些人?你跟哪些人有过交流?

  吴兴文:我觉得福建的郁田很有意思,不但自己创作藏书票,还打算整理中国早期的藏书票。这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我希望他早日完成。

  南方都市报:范用先生在《我的藏书票之旅》序言中提到“漂亮的小玩意儿”之说,这种“小玩意儿”为什么迷倒那么多人?你有没有对这个“关乎品位”的问题思考过?

  吴兴文:可能跟集邮的道理一样吧!它的画面虽小,却包罗万象,所以不能照单全收。因此怎么搜集?最好从主题入手,自然而然就跟每个人的品位有关。

  专题撰文:本报记者 李怀宇

  (署名除外)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端 午 节
快乐端午精彩图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