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世界》国内票房惨败引起争议 贾樟柯与市场,谁拒绝谁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06月15日08:17 东方网-文汇报

      文/本报记者陈晓黎

      昨天,电影节例行的“亚洲新人奖”国际评委媒体见面会忽然有了“火药味”。身为该奖评委会主席的贾樟柯在被问到自己新作《世界》的票房时,直言国内市场不正常。而市场人士的看法却截然相反,认为《世界》的票房惨败是第六代导演的集体尴尬,是贾樟柯拒绝了市场。

      贾樟柯

      市场不成熟媒体不公正

      和中国的电影前辈不同,毕业于上世纪90年代初计划
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的第六代导演,大多走的是地下电影的路子,虽然在西方电影节上屡屡拿奖,却一直难得在国内市场上亮相。今年,随着中国电影体制的改革开放,这批导演和他们的作品开始进入主流市场,其领军人物贾樟柯和他的《世界》在今年4月率先亮相。

      虽然媒体对贾樟柯的报道不少,《世界》的系列首映活动也很热闹,但热炒没有换来热卖,票房非常惨淡。但贾樟柯本人显然并不认为这是自己的问题。昨天他说,《世界》的影院票房200万元,正版DVD的销售却有40多万套,只能说明国内的电影市场不正常。在他看来,《世界》的发行、放映过程中,有太多的问题,影院惨淡碟片热卖的背后,是中国电影市场的不成熟以及媒体报道的不公正。他说,在这番遭遇之后,他正在准备写一本书,把《世界》的市场经历作一个阐述和评论。

      市场人士

      取材太单一风格个人化

      市场人士却不这么看。上海一位从事了30多年发行放映工作的资深人士就直言,不是市场拒绝了贾樟柯,而是贾樟柯拒绝了市场。这位人士分析说,《世界》的票房其实反映的是中国第六代导演的集体尴尬。过去他们在体制外拍电影,基本上都是奔着到国外拿奖去的,展示小人物的苦难、描绘边缘生存的艰辛加上青春期的冲动与苦闷,这些非常个人化的视角和体验为他们在西方电影节上争得了个人的荣耀,同时恰恰成为他们进入主流市场的最大障碍。取材的过于单一、风格的过于个人化、影像的过于灰暗,是《世界》票房惨淡的根结。走上地面并不意味着一脚踏上了市场的康庄大道,当年第五代导演们用了七八年时间才完成了“电影拍给谁看”的思考,现在的第六代也在经历着前辈曾经的阵痛。与其像过去抱怨体制抱怨政策那样抱怨市场,不如脚踏实地地研究市场研究观众,这才是避免自己被市场边缘化的正确途径。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精彩铃声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