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自由评论 >正文

评论:观众总吃一样的饺子 中国电视的发展之惑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06月17日01:50 新华网

  新华社讯 每天,我们都很忙;忙了一天,晚上看看电视。

  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电视普及后,我们便守住了那个四方的荧屏:看人生冷暖,品生活百味,览世间万象,甚至可以为一部电视剧而万人空巷。

  不到20年,我们已经离不开电视,因为电视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但是,这部分生活
已经越来越让我们感到倦怠和空荡:“千台一面”。

  面对电视,我们“饥饿”着,也忍耐着。而此时,外国传媒巨鳄已由浅而深地游进中国,目光炯炯预备揭开饕餮中国电视的黄金时代——“狼来了”。

  “千台一面”:艰涩的中国特色

  经过20年的长足发展,中国电视走出了“亿万人民一个台”的贫寒时代,上百个频道、全天侯播出、丰富的栏目,极大地滋润着人们的业余生活。由“焦点访谈”“春节晚会”“玫瑰之约”“娱乐总动员”等人们喜闻乐见的栏目一度丰厚起我们全新的电视文化。

  但,辉煌下阴影渐显:栏目雷同、内容雷同、甚至主持人的风格都似曾相识……于是,虽然家里的电视机里储存了近百个频道,但我们能做的只是无休止地折磨着遥控器,品味着“千台一面”的艰涩。有人曾形象地用一句话概述中国电视的这一现状:一张豪华的桌子,上面摆满了数百个盘子,但盘子里却都是差不多一样的饺子。

  前一段时间,中国电视2004年度最佳评选中“年度电视节目”奖项空缺。无论专家还是普通观众的评价是一致的:中国电视人已经无力或者无心制作出呼应并完美呈现社会潮流、节目品质及影响力具备压倒性优势的电视节目,大家都开始习惯“雷同”了。

  中视传媒副总裁谭湘江说:“‘千台一面’这个现象中国独有。在一些发达国家,见不着像中国这样多达上千个电视台,但每个电视台都有很多个频道,而且频道是全国覆盖,台少频道多覆盖广。而我们是台多频道少覆盖率低。”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研究部主任张德祥指出,中国电视发展到今天,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近5年来传统电视媒体的收视人口几乎没有增加,而上星频道却不断增加,电视的竞争已经非常激烈。

  “超级女声”:掌声与棒喝

  在电视节目略显惨淡的2004年,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无疑是当年最有影响的电视节目之一,而且这把火在2005年的中国各个省电视台势如燎原。

  有业内人士指出,“超级女声”的一炮而红,最根本的原因是切合电视发展最核心的要素:观众的参与度决定节目的生命力。在电视节目的开创性、新颖性和贴近性日渐窘迫的今天,能杀出一个“超级女声”表明中国电视人并没有放弃努力,这一点是值得赞许的。 但与掌声相比,对“超级女声”的棒喝似乎更多。 “从长远看,‘超级女声’对中国电视发展不利。”从事影视制作的北京东方伯仲公司负责人左保华说,“‘超级女声’用看似热闹的效应,利用年轻人参与的热情以及‘成名’的欲望,掩盖住了本质上对参与其中的观众的愚弄,并从客观上对当代社会的价值观进行了误导。这个节目可以说开启了中国电视从娱乐观众走向愚弄观众的先河,将注定会是失败的。”

  有批评者曾撰文道:《超级女声》对失败者是无情的棒喝和面对棒喝时的尴尬。这里有居高临下的优越感,有一点过度的自负和自大,没有对参与的敬重,却有对失败的蔑视。我们看到了别人直截了当的失败,总是有一点莫明的开心,这其实是人性的小小弱点,但这样的弱点也不值得让我们流露得这么直接。看《超级女声》,我常常觉得尴尬的不是那些表演者,反而是我自己,这里用得着莫里哀的妙问:“你笑谁呢?笑你自己。”

  “‘超级女声’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们当前优秀电视节目的贫缺。”中央党校研究室辛鸣博士说,“面对数以亿计的电视观众,脚踏着文明丰厚的民族文化土壤,电视业者应该有理由制作出代表先进文化广受欢迎的电视节目。而当前的死气沉沉,又或怪异荒诞,提醒我们电视的振兴必须从文化体制上寻求突破。”

  “鲶鱼效应”:期待搅动电视安澜的力量

  “从宏观面上来说,中国电视普遍存在原创荒、资金费、人才少、体制旧这四个问题。”辛鸣说,“这四个问题造成了我国电视制作市场低迷的现状,也折射了电视的病症所在。”

  而制造这四大难题的坚冰已经悄悄被打破:

  2004年10月28日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商务部联合发布了《中外合资、合作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企业管理暂行规定》,规定从2004年11月28日开始,外资能够和中国的电视及电影制作公司成立合资企业。

  同年10月底,文化部出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进一步放宽民营企业参与电视节目制作的条件……

  外资加民营,一股变革的力量蓄势待发。面对荧屏的饥饿,观众的渴望,人们有理由期待着一场“鲶鱼效应”能搅动电视的安澜。

  “文化市场的逐步开放是我国加入WTO以后的必然趋势,电视人务必做好充足的准备。”左保华说,“这一方面要做好应对外资压倒性激烈竞争的准备,另一方面民营企业要做好抢占民族电视市场的准备。”

  “现在最好的一个办法就是把国外一些好的节目形态、先进的电视市场理念引进来,为具有商业头脑和观念的人来学习和运用,而不能是传统的观念,得是做市场的人来指导做什么节目。”谭湘江指出。

  “狼”来势汹汹,中国电视人已经意识到危机,中国电视人也一直都在蓄积能量,调整姿态,寻找出路,因此,中国电视也许正在酝酿着一轮绝地重生。

  但,一切无法一蹴而就。中国电视离建立符合市场规律的生产、发行、播放的现代制度,培育电视市场,培育人们的电视消费习惯,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新华社记者邬焕庆/文

评论影行天下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父 亲 节
送给父亲节日礼物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