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她身上闪耀着先进文化的光芒 ——记周小燕教授在新时代为文艺工作者作出表率(组图)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06月18日14:21 新民晚报
她身上闪耀着先进文化的光芒——记周小燕教授在新时代为文艺工作者作出表率(组图)
她身上闪耀着先进文化的光芒——记周小燕教授在新时代为文艺工作者作出表率(组图)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她身上闪耀着先进文化的光芒——记周小燕教授在新时代为文艺工作者作出表率(组图)
  周小燕教授在长期的教学和艺术活动中,以一位党员艺术家的责任心,向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勇于探索,勤于实践,不但为广大文艺工作者作出了先进表率作用,也为中国文艺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坚持科学创新推进艺术发展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上海群艺馆等单位举办一个“水仙杯”歌手比赛。当时,内地流行歌曲刚刚兴起,声乐领域出现了多种唱法,周小燕作为声乐界的权威,对流行唱法采取了科学的态度,她在评委会上指出:“现在的歌手,有唱美声的,有唱民族的,还有唱通俗唱法的,混在一起比赛,竞争缺少科学性,评委也很难科学地进行打分。”主办单位听取了她的意见,把这次比赛定位于通俗歌手大赛。这以后,各种比赛都开始实行美声、民族、通俗3种唱法的分组。

  但是,通过艺术实践,近年来周小燕认为:“这样的分组,限制了歌手的个性,不利于形成中国声乐丰富多彩的发展局面。”在声乐教学实践中,她并不简单地把不同唱法截然对立。她认为,建设中国声乐学派,就要融合各种唱法,形成丰富多彩的演唱个性。上个世纪50年代,她执教学生鞠秀芳时,就把民间艺人请到音乐学院,通过西洋发声方法与民歌风格的结合,把鞠秀芳培养成了一位著名的民歌演唱家。歌唱家方琼也是学民歌出身,后来,周小燕根据她演唱的特点进行调教,使她不但能唱民歌,还能唱艺术歌曲,甚至流行歌曲。

  她一再地要求学美声的学生,一定要唱中国歌曲;学民族唱法的学生,要学会美声唱法中的科学发声方法。她认为:“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们的审美标准在发生变化,我们要建设中国声乐体系,朝多样化方向努力。”

  致力歌剧振兴倡导艺术竞争

  周小燕70岁创办周小燕歌剧中心,80岁创办上海国际歌剧大师班,早就在国内外音乐界成为美谈。年逾古稀,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之余,仍然执著地参与、领导歌剧制作和歌剧演员培养,是来自于共产党员的责任感。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上海的文艺舞台连续上演了十余部包括威尔第、普契尼、瓦格纳、比才、古诺等大师在内的经典歌剧。这些以本地制作方式出现的歌剧,培养了大批爱好者,不但形成了“筑巢引凤”的模式,也产生了“看歌剧,到上海”的效应。如果注意一下每部歌剧的节目单,就能看到在“艺术总监”一栏,写的就是周小燕的名字。正是通过她的艺术把关,上海观众才观看到这些国际合作的高质量歌剧。她总是说:“让年轻的中国演员和经验丰富的外国演员一起排练演出,对锻炼国内歌剧队伍是珍贵的机会啊。”

  在她的建议下,每部歌剧上演时,总要组成一套全部由中国演员担任角色的阵容。而且,还自觉地打破门户之见,在她亲自主持的演员选拔中,自己的学生和别人的学生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因为她的准则只有一条:保证节目质量,形成艺术竞争。按照她的建议,1998年秋天,上海大剧院开台后的第一部歌剧《阿依达》,就选拔了来自西安音乐学院的年轻演员和慧担任“中国阿依达”;1999年首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闭幕式上演的歌剧《茶花女》,也选拔了从未在国内舞台演出过歌剧的中央音乐学院毕业生张立平担任女主角。如今,这两位演员都已走向国际歌剧舞台。她说:“大家齐心协力,才能让中国的歌剧舞台真正繁荣起来嘛。”

  面向人民大众播撒艺术种子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歌剧成了一个遥远的名词。在上海乃至全国,每当歌剧演出,观众寥寥无几。上个世纪80年代,在原上海市府礼堂上演的一台歌剧,甚至出现了“台上演员比台下观众还要多”的惨淡局面。周小燕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对记者说:“我到国外学了歌剧,回国就是想以此报效祖国的。解放后,我一直在为党和国家培养歌剧人才。但是,歌剧陷入低谷,我们培养的优秀演员大批流失。我能不感到忧心忡忡吗?”

  一种使命感,在这位老共产党员的心头油然涌起。1998年夏天,当第一届上海国际歌剧大师班开班时,国外赞助人崛内先生听说周小燕不仅挂帅制作歌剧、亲自参与歌剧排练、主持歌剧中心工作,还带着学员在国内各个城市轮番举办普及讲座,不禁惊讶地说:“我见过很多歌剧艺术家,他们也会参与歌剧普及,但是,一般仅限于在剧院里。您年事已高,还把歌剧的知识送到最广泛的大众之中,您是一位令人钦佩的伟大艺术家。”

  周小燕不仅身体力行培养优秀的歌唱家,参与歌剧的制作,还为培养歌剧观众作出自己的努力。“这是一个系统工程,缺一不可。”在这十多年里,她亲自带领着学生们,到浙江、江苏、云南、贵州、四川等十几个省市巡回示范教学,每到一地,举办讲座,上演普及音乐会。在上海,她辅导少儿合唱团、在上海图书馆开办歌剧讲座。这种把歌剧的种子撒向大江南北的行动,产生了显著的效果。虽然无法找到一个具体的统计数字,但如今,学歌剧表演的人多了,赞助歌剧的企业增加了,听歌剧的队伍也渐渐庞大了。

  周小燕没有满足,她还在高龄之年为中国的艺术事业奔走。

  本报记者杨建国

  周小燕本报记者郭新洋摄

  周小燕(左二)与学生廖昌永(左一)、万山红(右一)等本报记者郭新洋摄

  周小燕与学生魏松在排练场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网友装修经验大全
经济适用房之惑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变质奶返厂加工
第8届上海电影节
《头文字D》
百对网友新婚靓照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林苏版《绝代双骄》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