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来到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几部德国“二战”片视角各异,却不约而同地采取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以平实、冷静的叙事态度面向历史的疮口,可能更利于客观的呈现,更能撩拨观众的思考。《希望与反抗》正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这部取材于真实人物的影片,极力回避以戏剧性的构架去讨好观众。在许多本可以“出戏”的点位,遵循了事件自然的流程,这使影片始终恪守着记录的严谨。在分发传单、被
捕、审讯、洗手间、法庭宣判、与父母见面、难友诀别、行刑等一系列重场戏的处理中,导演都试图颠覆当代观众好莱坞式的观赏经验,还影片以真实感和历史的质感。
这并不意味着影片将走向沉闷与乏味,相反观众感到是被牢牢吸附在光影的流转之中。秘诀在于:真实感瓦解了观众对情节的预判,使影片的走向变得不可预知,就像在现实中谁都无法预测未来。于是,导演充分利用了摄影机永不介入的冷峻与观众期望对主人公施救的心理所产生的抵牾,成功地营造了一种残酷的氛围,唤起了观众对主人公命运的真切关怀,并将观看重心自然而然地引向了她的精神世界。从技巧上讲,影片偏于客观的叙述口吻,始终试图保持观众与影片世界的距离。这使主人公显得愈益孤独,她卓绝的奋争才能最大限度地震撼观众的心灵。影片着重揭示的是个体面对多数暴政所遭遇的国家恐怖,以及坚持信仰的双重表现(女主人公代表了良知,纳粹代表了盲目)。
葛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