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观众大多不识书法篆刻字(图)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06月26日02:05 京华时报
  作者: 卜昌伟来源:
观众大多不识书法篆刻字(图)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第三届书风印风大展开幕

  本报讯(记者卜昌伟)昨天,第三届流行书风、印风大展在今日美术馆拉开帷幕。展出的408件书法与篆刻作品,分别出自王镛、张宝全、李晓军、邵岩等百余位中国当代优秀的中青年书法家与篆刻家之手。由于展出的作品中多为篆、隶、行、楷、草书等书法作品,其独特的字体与作者真情的演绎,使得多数观众不认识作品上的汉字。

  据了解,当天展出的篆、隶、行、楷等书法作品,大多融入了书法家的个人性情与对每个字的独特理解,纵横捭阖的笔触使得狼毫下的汉字千变万化、诡异莫测,下笔结体,一点一画看似不失法度,却又难以捉摸,王镛的《行草册页》、邵岩的《瞬》、刘桂成的《略》等书法作品莫不如此。然而面对这些作品,前来参观的许多观众表示看不懂字幅上究竟写的是什么字。在邵岩的一幅书法作品前,一位姓李的女大学生,用手指顺着字体笔画绕来绕去,结果半天也没有绕出个所以然来,只好看说明才知该汉字为“瞬”,而在更多没有说明的作品面前,观者大都望字兴叹。无奈之下,只好试图在笔者恣肆的墨迹中体验汉字形体之美。

  对于多数观众不识书法的困惑,著名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范迪安解释说,在中国书法鉴赏中,不论是对篆、隶、行、楷,还是对草书的欣赏,大多是以自然景观或某些现象做比较,观者要靠生活感受、生活经验去领悟,才能欣赏和理解。范迪安介绍说,作为一种新兴的书法现象,书风、印风大展中的作品在遵循传统书法技法的基础之上,又融进了自己的个性,其最大的特点是充满了作者的真性情与文人的书卷气,作品充满激情、处在一种亢奋状态下完成的,讲究笔笔有意境、画画有感情,所以有些汉字一经笔者的演绎,观者就无法辨认了,只能从墨迹中依稀感受到书法家的某种情绪。范迪安认为,欣赏一件书法作品不仅仅是要认识作品中的某一个字,还要从审美的角度领略每幅作品中的意境,即便不认识其上的字,比如邵岩的《瞬》,尽管难以辨认,但它达到了古代画论中的字画同体说,看上去美轮美奂。本报记者蒲东峰摄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网友装修经验大全
经济适用房之惑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变质奶返厂加工
第8届上海电影节
《头文字D》
百对网友新婚靓照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林苏版《绝代双骄》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