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属于上世纪80年代生人的电影。新世纪中文歌坛新偶像周杰伦出现于银幕上果然与上个世纪出现在银幕上同是歌坛偶像派的张国荣、梅艳芳很不一样,后者要在银幕上熬了好多年才产生票房效应,而这位新偶像主演的这部影片公映才不过五天,内地票房便飙破千万大关,发行公司和各院线乐开怀。因此,有理由相信,新世纪的歌迷/影迷与上个世纪的歌迷/影迷是不一样的。
大和民族因为岛民心态而让他们成为一个极富想象力的民族,因此他们的创意工业之一的连环图漫画业十分发达。例如,他们虽然不是足球强国(顶多是世界二流之末),但他们的《足球小将》疯魔了全日本和东亚地区;他们一直就想做世界政治大国,所以他们就有了《政治最前线》(写一个日本参议员不但影响日本施政还企图染指世界);他们的赛车并不出名(F1赛场上难得一见他们的身影),但他们有《头文字D》……
简而言之,这些充满精神自慰的流行文化在日本一直盛极不衰。这种流行文化也随着他们经济强大的“硬实力”而在世界各地(尤其是东亚及东南亚地区)表现他们的“软实力”,形成了这些地区青少们的追逐目标。《头文字D》(下称《D》片)这部影片就在这种背景下出现。
《D》片紧紧捕捉住主角拓海(周杰伦)与父亲(黄秋生)和好友阿树(杜汶泽)之间的关系而铺展。过程是因为极富赛车天分的拓海常常为父亲用车送豆腐而十分熟悉那条九曲十八弯的秋明山,受不起职业车手的挑衅和失恋的刺激,接受赛车挑战,战胜了对手最后加入职业赛车队。情节甚为简单。然而,因为影片的原作连环图漫画畅销甚广、早有口碑,原来在平面想象空间中追求速度而获得刺激快感的年轻人这回有了生猛动感的映象画面,当然兴奋不已。导演刘伟强/麦兆辉在这方面基本上满足了他们的要求。特别是影片并没有特地追求豪华包装———平房式的豆腐店、司空见惯的加油站,普普通通的家庭背景以及非常平民化的大道具(普通房车改装成的赛车),让观众对这些并非可望而不可即地亲近、接近,大大拉近了电影梦境与现实的距离。在汽车文化刚刚开始进入中国内地城市普通百姓家的时候,这种亲和力不可忽视。
影片对拓海与父亲之间关系的描写也只着力于点滴,其父形象离不开一个当年名满江湖高手落泊后的典型。不过,这都不打紧,本片的销售目的最要紧还是周杰伦是否让他有足够表现机会。
表情常常发呆但一旦握上方向盘就一脸不屑眼神的拓海,这样的“酷”也许是时下年轻人最莫名狂爱的,如是,那么就该让周杰伦走运。杜汶泽仍如《无间道》中的傻强,搞笑而善良,是片中插科打诨一角。
但最为糟糕的是拓海与夏树(玲木幸)之间的爱,无疑是太幼稚了,难以构成“失恋”的动力。而陈冠希、余文乐和陈小春客串式的出现,也让少年观众们尖叫好一阵。足见青春偶像无敌和号召作用的强大。明星制和商业计算从来是类型电影的必需。
其实,说起本片确有点怪怪的感觉。原著是日本的流行文化,由香港人来改编、来拍摄,也无不可,因为香港本身和香港人都算有了点国际色彩。
虽然片中角色都是原著中的日本人角色,连名字也没变,地点也发生在日本的群马县,但演员几乎全是中国人,说的全是中文(粤/国语,香港和珠三角地区上映的是粤语版),这就总让人觉得有点别扭。
电影也是流行文化之一,流行文化最大受众是青少年。《D》片觑中暑假档期出击,果一击即中。这种地道的商业运作,是很值得内地同行参考的。
列孚(香港资深影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