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周《蝙蝠侠:侠影之谜》的首映式上,北京新影联的一位负责人不无担忧地对记者说,现在发行方谎向媒体发布虚假票房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记者随后进行了一番调查,发现近期的一些热门影片普遍存在着虚报票房或夸大预测的现象。
高报票房为了票房高
《头文字D》的发行方日前说,6月23日上映的该片四天取得全国票房3500万元,但据一位新影联院线负责人透露,截止到6月27日,该片新影联院线票房总额是350万元人民币,而新影联院线的票房平均占全国总票房的15%,以此推算该片四天全国总票房应为2300万元左右,距3500万元有相当的距离。而据央视电影频道的报道,《头文字D》四天总票房在2100万元左右。发行方还说,该片全国首日票房达700万元,如按照平均50元一张的票价算,就意味着《头文字D》当天卖出去了14万张票,而对白天几乎没有观众的周四来说,这是个惊人的数字。这位负责人说:“这水分挺大的。”
随后,记者向北京新影联影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宏鹏求证此事。刘宏鹏说:“确实是这么回事。”但他又对记者说,许多影片都有虚报票房的现象,《头文字D》还算票房比较好的影片呢。至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刘宏鹏说:“发行方主要从宣传角度考虑,不仅说票房高,还说投资大。很多媒体和观众都‘吃’这个,这说明市场火呀。还是以《头文字D》为例,发行方认为该片票房会超过1个亿,但按我们的计算,这部影片全国票房在8000万元左右是比较正常的。”
预言票房敢放豪言的不只是《头文字D》,5月20日上映的《星战前传3》也曾宣布:上映四天全国票房2800万元,票房预计轻松过亿,成为《珍珠港》以来进口大片票房之冠。事实是,到目前为止,《星战3》新影联院线票房达700万元,预计下档时会达到750万元,以此推算全国票房应为5500万元左右,距1亿元很遥远。
今年4月28日,《三岔口》全国上映,映期跨越“五一”长假。发行方提前组织记者看片,随后发给每位记者一份资料,资料上写道:“该片上映三天已取得500万元票房的好成绩。”在场的记者都不解地问:“影片还没上映,怎么就出前三天的票房了?”宣传人员回答说:“哎,多说点不是能吸引观众吗。另外,五一期间统计票房的人休息,也没地儿查,我们就提前估计了。”而最后,这部影片长假过后的北京票房是120万元人民币。
治理虚报票房,还靠独立票房统计机构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虚报票房在中国电影界可谓是屡见不鲜,电影院会少报票房数字,少报可以少分钱给发行公司。电影发行公司则喜欢多报,因为票房数字越高,说明这部电影越好看,就会有越多的人看,票房就越高。尤其是放映中不断刷新的动态数字,更是骗死人不偿命。从高报票房到票房升高,被发行公司认为是颠扑不破的“公理”。
记者采访了电影发行人林密,林密认为造成这种现象首先是因为独立的票房统计机构的缺失。她说,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电影的发展,国内票房统计的通常做法是,影片上映后,由电影院先将数据报给院线,院线汇总后报给发行公司,发行公司再把全国各家院线的数据加到一块儿,就得出了全国票房。而这当中由于牵涉到院线和发行人的分账问题、发行宣传造势,虚报票房势成必然。林密提到,当年地税局闹出的《十面埋伏》票房缩水就是证明,去年8月8日发行方称《十面埋伏》的票房达1.5亿元人民币,而北京崇文区地税局却称,截止到8月17日,这部电影在全国已实现票房收入1.35亿元,两者相差甚远。当然,除了发行公司根据院线报数的统计外,电影局也与各地影院售票终端连接,但是由于部分影院不采用电脑售票等原因而使得数据失准。解决虚假票房的最好办法,是有一个快速权威并与影片利益不挂钩的专业部门来进行统计,比如香港的香港影业协会和美国的ExhibitorRelations等。作者:姜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