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一个并未被重视的戏剧展(图)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07月04日15:02 三联生活周刊
一个并未被重视的戏剧展(图)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目前没有一个活动可以代表我们的戏剧水平,也没有什么活动能让我们见识世界戏剧艺术的水准,这个规模并不大的邀请展大概是内外惟一算得上高层次的定期交流。

  1998年9月,没人想到舞台设计大师拉尔夫.科尔泰可以到中央戏剧学院来展览他跨越半个世纪的创作回顾,并能以73岁高龄和中戏大学生们作面对面交流。当年的中戏院长徐晓钟在致词中说:“我们有幸举行一次小型的纯为学术交流与学术对话的活动――中央戏剧学院国际戏剧邀请展”。这个邀请展就此延续下来,每两年举办一次,到今年9月18日是第三届。戏剧展按照传统分为讲学、演出、展出三大部分,历时一个月,将于10月18日结束。

  “国际戏剧邀请展”每两年举办一次,由“中戏”独立策划组织并实施,主要宗旨仅是学院的学术交流和对话。90年代末,是国内戏剧活动空前热闹的时期。仅1998年,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中央戏剧学院以及上海戏剧学院分别主办了“国际小剧场戏剧展演”、“国际戏剧邀请展”和“国际小剧场戏剧节”。而只有“国际戏剧邀请展”坚持了下来。

  “艺术是生产力”的口号并没有影响国际戏剧邀请展的孤芳自赏,“中戏”没有找任何名目的资助,也没有做任何规模宣传,就在一群激情的戏剧人带领下悄然开展。前两届戏剧邀请展有其高品质的剧目展演和学术性座谈,除科尔泰的创作回顾外,还有英国大卫.格拉斯的“失去的孩子”三部曲之一的《汉森和格瑞泰机器》,这是近二十年来的国际形体戏剧的代表,曾对当时世界戏剧界带来过不小的影响。2000年的第二届戏剧展,是著名作家马尔夏克的作品《马大哈》,由俄罗斯叶卡捷琳堡青年剧院演出。还有现代古希腊剧作《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但展出中世界上先进的戏剧观念和形式并没有被广泛关注,“中戏”纯学院派的“小规模”使很多戏剧人失去了观摩的机会。

  邀请展艺术总监沈林说:“学院自己的力量毕竟有限,只能因势利导。”这个戏剧邀请展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是公益性质的学院化内部交流。关于这一届戏剧展,沈林也并不是特别满意,他认为,主要问题是剧目还是不够丰富,只请到约5家国外团体来到北京。另外,展览并没有一个主题,相对越来越兴旺的戏剧界,作为今天戏剧的主流力量的“中戏”明显苍白无力。

  史蒂文.斯特劳布里奇曾获过达拉斯剧院论坛奖,这次他作为美国耶鲁戏剧学院的设计系主任被请来进行舞台灯光设计讲学,同他一起被邀来到“中戏”的,还有舞台设计的同行加拿大约克大学的女教授肖恩?科尔文(ShawnKerwin)。而在演出方面的最大热点,是参加此次戏剧展的两个艺术团体带来的经典剧目:俄罗斯叶卡捷琳堡青年剧院的《海鸥》和意大利演员实验学校的《白面丑》。

  1896年,契诃夫的名作《海鸥》在圣彼得堡首演,100年后在同样的城市为纪念其首演,俄罗斯举办了一个国际戏剧节,25个不同国家的艺术团体演绎了相同的《海鸥》。在当时表演中拔得头筹的就是由叶卡捷琳堡青年剧院演出的《海鸥》。所以沈林说:“这场演出才是被所有人喊得震天响的斯坦尼体系的真正的代表作。”

  另一个可以让“第三届国际戏剧邀请展”称得上“盛宴”的则是来自意大利的即兴喜剧。意大利即兴喜剧在戏剧史上的地位颇为特殊,可以追踪至欧洲民间最早流传的“人民喜剧”,轻喜剧作家莫里哀,现实主义的梅耶荷德,及达里奥.福的创作都受到意大利即兴戏剧影响。《白面丑》是一部“将意大利即兴喜剧提升到怪异形体表现”高度的假面诙谐剧。

  两部并不一般的剧作演出将戏剧邀请展的整体质量提高到可以被戏剧饕餮期待的文化大餐程度。“中戏”的一位教授由此而感慨“无论如何,‘中戏’学院式的交流比官办的艺术节要地道得多”。这次邀请展开始的开放性尝试对戏剧从业人及戏剧艺术爱好者无疑都是个鼓舞。戏剧评论人皓子说:“一门艺术倘若它不能从别处寻找可以融合于自己的东西,那总有一天是要完蛋的。”

  “中戏”组委会说,现在的国际戏剧邀请展的确还仅是小规模的学术交流活动,但“我们会争取把邀请展办得更好”。发表评论 打印 寄给朋友【相关文章】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