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擦边球、反类型、系列剧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07月07日09:46 新京报

  《大宋提刑官》收视奇迹对电视市场的启迪

  52集“古装纪实悬疑剧”《大宋提刑官》近日热播荧屏,以9.09%的高点成为央视一套今年迄今为止的收视冠军,甚至超过了新闻联播,成了一个现象。

  不知什么时候有人抛出“电视剧是新兴的暴利行业”的传言,其实电视剧市场并不像
某些人想象得那么乐观。“成型”但不“成熟”的中国电视剧市场表面上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每年五百多部一万多集的生产规模,足够让观众大呼“过瘾”,在这一万多集电视剧中,只有15%能够有机会进入电视台的黄金时段播出,还有20%可以进入电视台非黄金时段播出。一般来说,只有进入黄金时段的电视剧才可以赢利,而进入非黄金时段的电视剧只能勉强收回制作成本,另外占市场总量50%以上的电视剧要么压在箱底不见天日,要么往县市级电视台一卖了之,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不说,有的制作机构因为一部戏的失败,就可能导致全军覆没。

  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中,如何能让自己制作的电视剧成为那15%,或者20%,而不是50%以上那部分呢,制作商在上马一个项目之前还真得好好思量一下。我觉得《大宋提刑官》在题材选择、叙事策略上、在结构形式方面颇有些新意,有不少值得业界借鉴一下的地方。

  在题材选择上,《大宋提刑官》是典型的“涉案剧”,只不过改头换面穿上了“古装”。去年春天“涉案剧”黄金时段遭遇限播,不过被限播的仅限于现实题材,对于古装的涉案题材(如公案题材),通知中并没有明确规定。观众对“涉案剧”的收视需求在遭遇“限播”后似乎更加高涨,《任长霞》的“热播”就是一个现成的证明。公案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的一个重要类型,是比较适合改编成电视剧的优势资源,但在内地电视剧市场还没有得到充分开发,这次《大宋提刑官》的成功或许就有可能引发电视剧的“公案风”。可见,电视剧在选题时不要怕打“擦边球”,打好了肯定也是好球。

  在叙事策略上,《大宋提刑官》坚持“反类型化”创作,突破公案小说的传统模式,有意识强化“悬疑+推理”的成分。当前电视剧创作中有两种趋势:一是类型化创作,二是反类型化创作。所谓反类型化创作就是在在一部电视剧中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叙事的创作模式,融入更多的戏剧化因素和“看点”,当前“模仿”与“克隆”正使电视剧日渐遭人诟病,在这种境况下,“反类型化创作”不失为一个有效的叙事策略。

  在结构形式上,《大宋提刑官》表面上是连续剧,但内在结构却是与《西游记》、《康熙微服私访》类似,具有系列剧的形式特征。这种电视剧在人物设置上相对简单,主角一般不超过五个,三五集一个小故事,一个故事换一拨配角,观众可以连续不断地看,由于故事与故事之间关联性不强,没时间时落下一两集,情节也能接续得上,不至于看不明白。当前电视剧的篇幅越来越长,看电视剧日益成为不少观众的生活负担,不少节奏紧张的年轻观众更是知难而退,如何解决观众的“审美疲劳”正成为电视剧创作的一大难题。“连续剧系列化”或“系列剧连续化”是帮助长篇电视剧将收视负担转化为收视优势的一种手段。

  一部《大宋提刑官》对电视剧市场的启示肯定还不止这些,对于投资就是为了赚钱的制作机构而言,向这些成功的电视剧借鉴一点经验,也不失为一条捷径。

  张国涛(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北广剧评工作室)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