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于琪:凭嗓子入了相声行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07月13日15:01 时代商报

  开栏语:2005年7月9日,是辽宁相声界为之欢呼的时刻,在这一天,辽宁相声俱乐部正式接受了走进剧场的观众的首次检验。炎热夏天的午后,不管是年届70岁的老艺术家,还是知名的相声演员,他们都不计任何出场费,如期在每周六南湖剧场的舞台上现身,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让观众看到真正的相声!这种为艺术奉献的精神令人感动。而本报将在近期推出有关辽宁相声俱乐部的,与所有关心相声、喜欢相声、扶植相声的人们“共飨”。

  以前,经常在电视中看到那个熟悉的身影,第一次真正看他表演,就是在相声俱乐部首场演出那天,他和老搭档周智光的《说广告》,一如几年前那样受欢迎。昨天,正和周智光一起创作新段子的于琪,在自己的家里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家境贫寒练就吃苦本领

  于琪称,对说相声的回忆太多了,但他还是觉得应该从小说起,他认为家境贫寒练就他的吃苦本领,也为他坚持说相声打下了根基。于琪告诉记者,他出生在丹东,4岁时失去母亲,当时他最小的妹妹才7个月大,在家中7个孩子中,他排行老六。而他8岁时,父亲又去世了,“当时就靠16岁的大姐当临时工养活我们姐弟几个。后来,学习成绩优秀的二姐也辍学了。”家庭贫困使得于琪要四处搬家,从元宝区转到振兴区后,已经上了几年小学的于琪就不敢上学了,“当时长得小,到新地方,人家就笑我,一害怕就在家呆了几年,直到十二三岁才又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念起。”

  入行相声凭副好嗓子

  别看,现在舞台上的于琪说学逗唱,样样精通。其实,他的入行还颇为有意思,“小学五年级,班上一个同学去报考丹东文化馆成立的业余曲艺队学相声,拉着我也去了。当时,我一看人家报考者,有会说相声的,有会打快板的,就考到我这,我什么也不会了。”于琪笑说,他就直接用满口海蛎子味告诉老师:“我什么也不会。”老师就问唱歌会吗?其实,当时的于琪是学校文艺骨干,鼓捣乐器,打洋琴,弹柳琴都会,因为嗓子好,还经常给大家表演样板戏什么的。一下子被老师问蒙了。“谁想到老师听完我唱《高原之歌》后,说就凭这副好嗓子,先收下,学学看吧。”从此开始了于琪的相声生涯,一说就是30年。

  见证沈阳相声的辉煌

  1981年1月21日,于琪跟记者说,这个日子他记得非常清楚,那天他正式到沈阳曲艺团报到,成为了咱沈阳相声界的一员。“当时,在沈阳,相声演出那个火,沈阳大戏院场场爆满,循环演出。”而从丹东到沈阳,一路走来的于琪,也很快就成了全国相声中的佼佼者,和金炳昶合作的《各有千秋》,口碑甚好。于琪表示,既然看到过那个辉煌时刻,有过那个经历,他们今天坚信辽宁的相声还会再创辉煌,“只要大家齐心协力,离我们的目标就越来越近了。”

  时代商报记者孟园园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