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林浩阳:人生像一块漂泊不定的石头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07月16日10:45 南方都市报

  版释·《江湖外传》

  世界有多大,江湖就有多大。多少凡夫俗子都曾与体育结缘;在赛场之外,有多少与体育息息相关的故事。《江湖外传》要讲述的就是这些——那是一个平凡的世界。

  如果你身边有值得与大家分享的故事,请联系我们。电话:020-87366573、87366551
、87366571、87366529(每日15时至24时);邮箱:southsports@vip.sina.com

  如果对林浩阳不那么熟悉,你一定会对他感到迷惑——这个人到底是做什么的?

  或者你无意中翻开一份报纸的娱乐版,会看到署名林浩阳的音乐评论;又或者你会在体育版面看到他关于法国足球的高见;现在,你更可能在关于广州日之泉足球队的报道中看到关于他的消息。从报人到足球从业人员,这就是林浩阳身上正在发生的转变。当然,以前你还可以说他是一个商人;或者当他在喝早茶的时候,一位球迷会问他:“林浩阳,好耐没听过你讲波了。”是的,林生曾经还是一名电视足球评述员。

  “Likearollingstone.”像一块漂泊不定的石头,34岁的林浩阳,他的人生是如此多姿,致使他在写自己的简历时,都会出一点小错。的确,一个经历丰富如他的人,大家会产生疑问:工作背景这么复杂,这人怎么不定性啊?但仔细分析,他每一份工作都能发挥他在足球专业或语言上的优势,所谓万变不离其宗。漂泊不定的是形态,而不是精神。

  5岁接触足球,结果影响一生

  在体育边缘的阵地上,林浩阳已经奋斗快10年了,他说他很喜欢体育,从小就喜欢,而且一旦上了船,很难再下来了。什么时候上船的?5岁,第一次接触体育,就接触了足球,这一接触足以影响他一生。

  “喜欢足球是受父亲的影响,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全家去越秀公园玩,当时我只有5岁。那次我走得很累,父亲说不如去看球吧。当时正好有一场甲级联赛,北京对八一(赛会制),我记得八一队很差,整场都被北京队压着打,但八一队有一个门将非常神奇,高接抵挡了许多险球,这个人就是李富胜。北京在久攻不下的情况下,被八一反击得手2比0取胜。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看足球,也是对足球产生了一定的认识。

  “从此就开始看球,通过看省港杯、广东对汉堡等很经典的比赛开始喜欢足球。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喜欢踢球,有次学校组织校队,在选位置的时候,所有人都不喜欢做守门员,只有我比较听话,我就做了守门员。打到初中,那时家里觉得海珠区教育不行,担心我继续读下去考不上大学,就让我去越秀区读书。到了那里学校没有球场,于是我就没有踢了。”林浩阳说。

  因接触法国文学而学法语

  林浩阳曾对记者说:“都说我今天熟悉两门外语(英语、法语),但在大学的时候,同学们都出去玩,逃课、谈恋爱,我却在教室里学习,背单词。什么事情都是这样,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过对他学习日后对人生影响最大的法语,却是因为一个俄罗斯历史上非常有趣的典故。

  “记得高中的时候学校选我参加区的英语竞赛,得到过名次,所以大学顺理成章就读了外语系。一外是英语,二外是法语。为什么二外选法语呢。以前小时候,父母会买许多经典文学给我看,记得我看过《高老头》,莫泊桑的短篇,初中又看过《基督山伯爵》,令我觉得法国这个国家很神秘。记得高考之后那个暑假我看了《战争与和平》,书中讲在拿破仑入侵的时候,沙皇强令国内不许再说法语,但俄罗斯的贵族们已经习惯说法语了,不说不行。这个情节让我很感兴趣,于是大学二外就选修法语,学了两年。”

  外贸经历促使思想转变

  但真正让林浩阳精通法语的却是他的第一个职业——外贸公司业务。人生总是这样,套用一句俗语:到底是人成就了事,还是事成就了人。

  “1993年毕业后,我第一个职业是酒店工作,可能觉得酒店的制度太苛刻,另外酒店中可以运用的英语太有限,所以我并不喜欢这个工作。于是就进入了外贸公司。

  当时在外贸公司一做就是三年。那时候最大的收获是在交易会上认识了一个法国的客商,他坚定了我一定要学好法语的决心。他年纪不大,和我比较投缘,也非常信任我,给了我许多订单。和他做生意的过程,给自己很大信心,于是我决定跳出来做。一个他,另外一个英国商人给了我很多订单,让我光靠他们两人的订单都能生活得很舒服。

  做生意真的很辛苦,经常日夜颠倒,记得到了1998世界杯之前,接了一个世界杯的单子,为了赶工,使自己陷于崩溃的状态,致使我一度很空虚。其实某种程度上,是贸易给我带来的失落感,交易会上的客商素质真的不高,买的都是一些低端、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大家拼的不是产品,而是拼的价格。我意识到如此以往会越来越平庸,无法突破自己。”

  从《体参》开始媒体生涯

  其实林浩阳的经历真的无法解释,到底是谁成就了谁。商人的身份给了他很多东西,财富、经验、精通法语等等,但同样夺走了他许多东西,比如健康,比如对于一个事业的激情。1998世界杯是一个契机,这是一个体育媒体大发展的时代,而他也开始接触到这一行。

  “我一定要感谢两个人,没他们就没有我的今天,两位都是以前《体育参考》(以下简称《体参》)的同事,一位是何惠飞,一位是李志敏。1998年看完世界杯之后,有一次见到《体参》一个广告招编译。我就给他们打了一个电话,接电话的是何惠飞,当时是副主编。他对我的情况很感兴趣,叫我去报社谈了一下,就决定要我。李志敏是编辑,她给了我很多机会,我写了许多英超的稿子,这里的经历令我逐渐找到了新闻的感觉。”

  与出版商不打不相识

  在《体参》的经历让林浩阳开始初涉体育媒体这一行。但人的惰性让他无法轻松脱离旧的秩序进入新天地,另一件非常偶然的事件让林浩阳走出了人生重要的一步。让他彻底投身体育媒体的居然是一件跟体育根本不沾边的事,人生有时候就是这么无法捉摸。

  “到了《体参》后,我还有给其他报纸写稿,但始终无法下决心脱离原来的事业,谁能做到随时清零呢?但又一个偶尔的事件让我彻底转行。有一次,北京某媒体转载我的稿子却没有署我的名字。我当时给这家媒体打电话询问,接电话的是一位主编,当时他很客气,解释说是南方一个媒体EMAIL给他,他当时真不知道是我写的并向我道歉。

  于是和他成为了不打不相识的朋友,这位先生也是另一个出版社的主编。他正在策划一个叫‘梦工厂’的文化类丛书,计划请一些没有出过书的作者撰写。他问我喜欢哪方面,我说喜欢古典音乐。正合他的意,他就请我来写这本书,要求我在半年内写20万字。当时接到了写作合同后,我犹豫了很久,要写一本对得起自己的书,必须不能再为生意困扰。考虑很久之后,我觉得人这一辈子可能只有这个机会出本书,最终决定放弃所有生意,全力写这本书。之后每天我除了听音乐就是写书,把我收藏的几百张唱片全听了一遍。结果用四个月完成了这本书——《因为古典 所以音乐》。”

  被“逼”做足球评述员

  林浩阳认为自己不是一个能说会道的人,性格内向的他偏偏做了两年的电视足球评述员。“人是被逼出来的,做这行我发现了一些以往都没有注意到的特点,比如有时候一紧张,我说话的语速会越来越快。总之这两年电视有关的工作让我受益匪浅,提高了自己的知名度,也帮助自己更好地融入体育媒体中。”

  “我讲波的第一场,那天评述团阵容庞大,加上嘉宾总共有6个人。而且是两场连讲,等讲到第二场,电视台出了一个大事故,主讲的麦克风出现故障,声音无法播出。当时外面的导播很着急,一味打手势告诉直播间让其他嘉宾顶上,但当时没人敢顶。我没办法了,只有硬着头皮顶上吧。最后的时间基本由我和彭伟国讲完。”

  在法国以中国功夫唬人

  真真正正做足球记者是2001年底,《足球报》以采访世界杯为条件招募已经成为自由人的林浩阳。已经彻底脱离了生意,同时已经在体育媒体中热身两年之久的林浩阳,义无返顾地投身到轰轰烈烈的世界杯之中。在巴黎枫丹白露美丽的森林中采访法国国家队,在大阪的水泥森林中邂逅塞内加尔队。这些经历让林生的人生充满了活力与冲劲,而他在巴黎与流浪汉的交锋也颇有几分传奇色彩。

  “在枫丹白露训练基地采访完法国队,天色渐晚,我坐7时45分的火车回巴黎。车上只有我、一个中年妇女和一名满身酒气穿着牛仔服的男人。当时全部值钱的东西都在身上,那天那个男人走到我身边跟我聊天,我想就当练练口语了。谁知道那人是个失业汉,在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打探我的情况,问中国记者收入多不多,为什么一个人来法国,法国治安不好,我是否害怕。

  这时我隐约意识到了什么,于是我决定适当显示出一些强硬。我就说,来法国采访的中国记者,不但法语很好,而且大多数都身手不凡,会耍中国功夫。我告诉他,以我的实力估计两三个人也无法近身,你想试试什么是中国功夫吗?那人听了我的话,仿佛清醒了一些,过了一站就下车了。后来那位中年妇女表示,为我捏了一把汗,很怕那人抢我的东西。其实当时我也博一把,不如吓唬他,如果我有一丝慌乱的话,可能已经被抢了。”

  采访足球,越近真相越迷茫

  《足球报》的经历并非给林浩阳带来的全是快乐,而随着越来越接近足球圈,他感到足球看上去很美,但一旦接近真相,会越来越感觉到它的肮脏和铜臭味。一定程度上,媒体经历打破了林浩阳某种美好的理想。他不得不再度审视足球:它到底是什么。

  “我不是一个乐天派,有很强的忧患意识。随着对足球认识的深入,我发现越来越不能将自己当成一个球迷。面对一场比赛,我们到底知道多少真相,为什么会打出这样的结果。当时我还兼做足彩评论员,这更增加了自己的疑惑。特别一些跟国内线的同事回来说的一些无法发表的故事,令我感觉非常无奈。”

  当翻译感受休息室气氛

  也许是这种无奈,让林浩阳在入行了两年之后,不再和记者成为同行。既然做得不开心,他再度选择了离开。这次离开,却让他更加接近足球,因为广州足球俱乐部请他到日之泉队中担任翻译,负责队中外援和技术总监诺托与中方沟通工作。零距离与球队接触,能否让林浩阳加深对足球的认识,解脱那些无奈呢?

  “足球一直都是我生活的一部分,离是离不开的。而且广州队是一支很上进的球队,也是一支很有纪律性的球队,而麦超主教练也很有人格魅力,队员们大概是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的一代人,与我有10年的代沟吧,不过我心态比较年轻能和球员玩到一起。我这个人比较善于沟通,经常和大家讲笑,所以队员们给了我一个外号叫‘名嘴’。

  跟随球队南征北战觉得比较有意思,通过与队员们的接触,对他们的认识深入了许多,也看到了许多球迷看不到的东西。其实球员首先是人,他们也有自己的理想,有七情六欲。比如一场比赛之前,我都基本可以感觉到比赛的胜负,比如大家跟没事人一样在休息室中说笑、聊天,那么这场比赛拿下的机会很大;反之如果球员们闷头不作声,各自听MP3,嘿嘿,这场比赛就悬了,最典型的一场是主场打厦门,当时休息室内的气氛相当压抑。”

  林浩阳算是边缘人中比较执着的一位,颇有些“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味道。在新的工作中,重新燃起了他新的热情,对于目前的工作他踌躇满志。

  人生低谷,经历过后见佳境

  任何人有高峰也有低谷,林浩阳也是这样,在人生的过程中也曾经面对过灰暗的时期。

  1997年的林浩阳正处于商人时代的高峰,这一年他拥有了自己的房子,并在很短时间内供完。但同样在这一年他面临着生意伙伴的背叛。当时林浩阳和生意伙伴出现矛盾,被他们在背后搞小动作,差点无法在这行里立足。后来是一位芬兰的朋友帮助了他,为他提供了精神上和实际中的帮助,得以挺过生意上的低谷。

  另外一次是来到日之泉队之后。“初到球队第一堂训练课非常难堪,诺托来自里昂附近一座城市,年纪较大,所以他说话口音比较重。说实话一开始我不能适应,所以在沟通上产生了一定的困难。第一次训练不欢而散,法国老头发脾气了,质疑我的专业能力。当时我比较委屈,但没有办法,人家不满意,你有苦说不出。有那么几天自己产生了很强烈的危机感、挫败感,这是自1998年以后都没有的挫败感,觉得辜负了林勤总经理的希望同时也坏了自己的名声。好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现在已渐入佳境。”

  采访手记

  事情成就了人

  记者和林浩阳的采访约定在一间中式西餐厅里,约他也不容易,需要找到中甲联赛的间隙。其实记者和他算是老朋友,没事打个电话问候一下对方,或者约出来喝喝茶。作为新爸爸,他第一时间拿出电脑给记者看他小宝贝的照片,幸福洋溢在脸上。

  翻开林浩阳的人生履历,他的人生总是被不同的机会造就着。1997年十强赛是中国体育媒体的转折点,以往小本经营、政治花边的体育新闻,被刺激的十强赛带进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一直到2002年,随着中国队首度冲击世界杯成功达到辉煌的巅峰。其时还出现为了抢新闻,个别专业媒体不惜以过百万元的转会费签走对方的当家花旦。

  就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林浩阳从生意人变成了媒体人,从一个局外人变成了场边人。虽然说时势造英雄,但时势只造就有准备的英雄。他的一些特长,比如对足球的狂热,自身语言的天分都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接触林浩阳已经是很早的事了,对于一个同声同气的广州人,记者自然和他有很多话说。从一开始到现在,记者一直觉得林浩阳是一个孤独的人,正如他在采访中说的,工作之前他一直很封闭,别人去玩他却喜欢读书。的确,这样的性格给他带来了正负两面的影响,一方面让他打下了扎实的语言基础,但另一方面造成了他不太善于与人沟通,这种情形一直到媒体时期才逐渐有了改变。沟通是人际关系发展中很重要桥梁,而林浩阳这方面的问题也为他制造了一些麻烦。

  林浩阳是典型的南方人,吃苦耐劳,办事认真负责,而且对事专心,能静心钻下去。与他合作出书的张先生接受记者采访时,对他评价很高:“林浩阳是个典型的广东人,做事踏实,目标明确。他对音乐有种疯狂的劲头,这正是我挑选作者时的初衷,希望作者就是读者,能够让大众产生共鸣。他是一个非常合适的人选,合作得非常愉快。”

  在媒体工作的时候,他身边的同事也有相同的看法。记者在采访他的同时也采访了一些他以往在《体育参考》的同事,得到的信息:“林浩阳的业务水平没得说,工作也非常有交代。约他写的稿子总是会按时保质地交货,这对于编辑来说非常重要。”

  林浩阳认为自己最大的缺点是脾气暴躁,他说有时这也会影响到自己和别人的沟通,特别偶尔因为工作的原因会和别人发生一些矛盾。不过人总不可能完美,岁月的磨炼让已成为父亲的林浩阳更加沉稳、老练。

  采访的最后,他跟记者说:“有了女儿,心也开始发生了变化,以前总是受到忧患意识的驱使不停地找更好的发展。但现在为了家庭为了女儿,我希望可以稳定地走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

  漂泊的印记

  商人

  足球撰稿人

  乐评人

  足球记者

  电视评述员

  球队翻译

  ……

  专题采写:本报记者 唐元鹏

  专题摄影:本报记者 陈辉

  老照片提供:林浩阳

  图:

  无论林浩阳漂泊到哪里,他都没有离开过足球。

  2002年,林浩阳在韩日世界杯比赛场边留影。

  韩日世界杯开幕前,林浩阳在法国国家队训练基地枫丹白露探营。

  对足球的狂热和自身语言的优势让林浩阳在足球圈里来去自如。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