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辽宁相声元老仍“奋战”在舞台上金炳昶:我愿永远当个配角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07月17日01:35 时代商报

  6年前,辽宁相声界的元老级人物金炳昶还住在沈阳一座破旧得近乎少见的旧居民楼里;前日,本报记者到了位于中街附近的金老的“新”家,他如约接受了采访。对于加盟“辽宁相声俱乐部”每周六下午在南湖剧场的演出,金老直言,74岁了还要在舞台上“奋战”,这是没办法的事,相声已经出现断档,我们再不去,能行吗!当了一辈子捧哏的他诚恳地告诉记者:“如果真把捧哏比成配角的话,那么我愿永远当个配角。”

  振臂高呼“相声后继无人”

  记者(以下简称记):上周六,您和杨振华老师在剧场里给观众表演的《一封家书》,反响极好。您感觉如何?

  金炳昶(以下简称金):哈哈,我30多年没登台演出了。过去,这叫相声专场,或叫相声大会,那时才叫个火呢,场场爆满,大伏天都有观众在那儿排队买票。

  记:有人也许会问,觉得您这么大年龄了,为什么还要登台呢?

  金:(提高嗓音,挥起手臂)大热的天,所有人免费义务演出,这是没办法的事儿。我们再不去,能行吗!相声后继无人,真正能说相声的这批人中,到30多岁这档就断了。

  记:在您看来,为什么会出现相声断档呢?是因为相声门槛高?还是有其他原因?

  金:原来就没有意识培养新生力量,等现在认识到了,问题已经出现了。其实,相声的门槛并不高,主要讲的是两人的默契,还有就是灵气。相声从业者减少,不排除相声演出少这方面的原因。现在电视等娱乐方式太多了,我们要培养更多的年轻观众来看相声,这个很不容易。

  我和杨振华都是古板的人

  记:听说您是北京人,怎么到沈阳来说相声了?

  金:这个说来话长了。我是北京人,自幼喜爱相声,当时经常到西单启明茶社或天桥去听相声。1950年,抗美援朝,19岁的我是个热血青年,从华北人民革命大学参军,分配到东北军区,结果没去上前线,就被留在沈阳搞营房建筑了。后来结识了杨振华、杨金声、王海江等沈阳市一些较有名气的业余相声演员,我们一起到工厂、工地去表演。1959年,又和杨振华等我们6人正式拜老艺人杨海荃为师,就经常出入相声大会了。用现在话说,拜师的目的就是走专业。

  记:您和杨振华老师的合作,创造过无数辉煌,给观众留下“珠联璧合”的感觉,私下感情怎样?

  金:我们是属于上了台就变了样的人,平时老杨话很少。别看舞台上的我们耍宝搞笑,因为在我们看来,观众的笑声远远比掌声来得重要。私下,我和老杨都是古板的人。我们就是段子出来了,各自回去背词儿,然后在上场前,聚到一起对一次,从不互相开玩笑,都是特严肃的。

  记:听说本周六你跟杨老师会继续上台演,这次会提前磨合一下吗?

  金:会。因为这周我们演“子母哏”,是捧哏和逗哏的说词比重差不多。所以我得去他家跟他先对活儿。你来采访前,我就一直在家背词呢。我是个要强的人,这阵子天天就用听录音机的方法背,反反复复地听,内容才记得清楚。

  记:很多观众认识您和杨老师,是通过电视,现在您们为何不愿意再走进荧屏,却选择了剧场?

  金:我们感觉自己不再适合在电视上露面,播出来的是苍老的脸,缓慢的动作,不堪入目呀。而剧场就不一样,剧场能跟观众交流和对话,不需要领尖儿(领着鼓掌)的,能感受到真正的笑声。

  给媳妇捧哏遭当头一棒

  记:相声生涯中应该有很多难忘的事吧?

  金:最难忘的就是有一次在台上忘词了。我和我老伴是一师之徒,她叫付兰英,也是杨海荃老师的弟子。我第一位搭档就是她,我给她捧哏。具体时间我记不清了,我、她还有另外一个女同事在台上说群口相声,我走神了,该我了,我都不知道。我老伴就突然拿着扇子把,朝着我的后脑勺就是狠狠“一棒子”,一下给我打清醒了。当时舞台下的观众哄堂大笑。

  记:说到老伴,听说您们的爱情故事很感人,能讲讲吗?

  金:(神色黯然)她不在了。2002年冬天,我们刚搬到这个住处时,她去世了,是癌症。虽然她在送戏下乡时患上了精神分裂症,但在她患病的30多年里,我们一如以前一样,没有动摇过。当时就想,爱人得了这种病,我就是她的监护人。现在我们当时拜师的6人中,走了3个,还剩下3个。

  记:作为捧哏的相声演员,会有哪些必须具备的条件吗?

  金:一个捧哏演员,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必须从配合逗哏出发,绝不可为了显示自己而喧宾夺主。声音的高低、快慢、长短,以及面部表情、形体动作、站的位置,都必须反复琢磨、精心设计,在演出时严格掌握。

  记:捧哏捧了一辈子,现在回过头去看,是否有很多感慨?

  金:我想相声这辈子造就我,就是个捧哏的,红花总得绿叶扶嘛,我愿做一片绿叶,永远当这个配角。

  时代商报记者孟园园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