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撞击心灵颠覆传统(图)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07月17日15:54 新民晚报
撞击心灵颠覆传统(图)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永远的安徒生》给中国童话剧带来启示

  一出全新理念的儿童剧,撞击着中国小观众的心灵,颠覆了他们以往对儿童剧的理解——昨晚丹麦好贝壳剧团在美琪大戏院首演的《永远的安徒生》,讲述了安徒生的一生,把儿童当作大人看待,赢得孩子的心。

  “匹诺曹”不是阿姨

  把小孩当作大人看待,是好贝壳剧团团长庇雅投身儿童剧的目的。她认为没有必要把“大人戏”与“儿童剧”泾渭分明地区分开来。她比划着双手说:“我做的就是戏剧,我们的剧团为各种年龄段的所有观众演出。这才是尊重儿童的选择。”作为导演,她遵守的第一个原则就是:绝对不让大人去假扮成小孩上台。她举例说明,如果让一个40多岁的女性在台上扮演匹诺曹,会混淆孩子对演出的理解。孩子会想不通:她到底是个阿姨,还是个小男孩?对孩子来说,真善美与假恶丑是界限分明的。在《永远的安徒生》中,有几个小配角是孩子——她就让孩子去扮演。

  大人故事不同角度

  《永远的安徒生》就是一出“老少皆宜”的剧目,讲述的是安徒生的一生。庇雅相信通过编剧的编排能让孩子与大人一样理解剧情。她让编剧把该剧分成两个层面来创作。第一个层面是作家安徒生与哲学家戈尔凯郭尔的对话。第二个层面是安徒生作品中的角色构成的童话世界。布景中的一个拜占庭式的亭子,就是角色进出现实空间与想象世界的“中转站”。与此同时,童话部分还是现实对话的“诠释”。

  庇雅相信,孩子至少可以通过童话部分,来理解哲学家的思路。该剧还采取了音乐剧的表现方式,辅以变幻莫测的灯光来增加幻想部分的效果。主要人物都有其代表性的音乐片段。如此一来,各个年龄段的观众可以从不同角度来理解该剧。庇雅说,丹麦孩子们都很喜欢这出戏,在结尾的时候都站在椅子上拍着小手欢呼安徒生的名字。

  中国儿童受到挑战

  庇雅在丹麦成功了,但是在上海,情况有点儿不一样。与该剧在丹麦演出的盛况不尽相同,昨晚的演出上座率也就6成,多为一位30多岁的家长带着一个孩子。据专家分析,不仅10岁左右的孩子可能看不懂,事实上,一些家长也有些迷茫。一位姓吴的小学生告诉记者,她根本不知道戈尔凯郭尔是谁,她的母亲也回答说不知道这位哲学家。除了语言的障碍外,不分年龄段的儿童剧理念,以及较为深奥的故事,使得中国观众欣赏滞后。

  欣赏定势有待改变

  不过,今年几出儿童剧的确给中国观众打开了一扇了解世界文化新潮流、新样式的窗口,颠覆了诸如“大人扮演小孩,讲述儿童故事”等欣赏定势,这种意义不容忽视。中福会儿艺副院长孙照亮表示,国内儿童剧“师承”俄罗斯和东欧早先的模式,相对传统些:往往只有一线到底的完整故事情节,而且中国儿童剧几乎只演绎儿童的故事。因此,原本决定带着孩子来乐一乐的大人观众,都有点反应慢半拍。看来,“考验”中国观众乃至中国儿童剧工作者的时候到了。

  本报记者朱光

  丹麦好贝壳剧团昨演《永远的安徒生》

  本报记者胡晓芒摄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