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以个体的性情感受遥远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07月25日09:37 南方都市报

  历史记忆

  杨光洲(文学硕士生)

  饥饿,干旱,失去亲人的痛苦是小江流对那个年代感性而直观的体验,但正是这些体验浓缩了当时全部的历史。作者对待这些历史似乎选择了“沉默如土”,但事实上,这是一
种内敛而理性的审视,作者超越了政治情感的控诉,他只是把原生性的生活通过江流的童年来重现,让读者自身去体味历史,这样既避免了过分强烈的批判色彩,又使作品保持了丰富的文学性。

  雨水降临之前一般都有预兆,或乌云当空天色灰暗,或凉风四起闪电雷鸣;然而当老天宣示这些预兆之后,却不一定有雨水降临大地。在廖华强先生的新作《默雷》里面就出现了“旱天雷”这一反常的气象。即使是古老而虔诚的求水仪式,换来的也只是上苍的一声巨响,烈日仍然高挂,炙烤着位于南中国的雷岛——一个旱灾频繁的地区。以大跃进为历史背景,《默雷》的故事围绕干旱、饥荒、修建水库以及水库以外的时空在雷岛这片红土地上展开,作者以灵动的语言带我们走进雷岛人那段艰涩的历史。

  《默雷》在叙事结构上和余华的《活着》颇为相近。《默雷》以主人公江流平静而干涩的回忆展开故事。回忆是一个向过去寻求意义的过程,当“过去”成为一个消逝中的世界日益远去的时候,它卷走的是无数刻骨铭心的人和事情,回忆使作品的历史感油然而生。童年的江流是大跃进、文革的见证者,作品通过江流幼小童稚的心灵去感受那个激进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以及它带给人们肉体和精神的创伤,让我们重新触摸这段历史。以童年的视角和心态来观照当时的历史,可能文字的张力和作者所表述的思想,或者深邃的东西,给人的感觉会更真实。

  作者对于时空的处理使人想起《百年孤独》那个容纳了现在、过去和未来三个时间维度的经典开头。在《默雷》中,作者同样展示了小说叙事的这种时空性。从作品“二十多年以后”、“许多年后、”“多年后”等经常出现的叙述字眼中,我们可以明显而强烈地感受到叙事者是站在某个“现在”的时刻,讲述未来将要发生的事情,同时又叙述过去的事情。这样就把时间的三个维度统摄在一起,让人有一种历史的连绵感,甚至历史的创伤感和纵深感,铺开了整个大跃进以来的历史画面,增强了作品的历史感。《默雷》并不是完全按照时间的顺序,而是以年代交错的方式来处理,在跨度半个世纪的时空里,叙述在时空的穿梭中仍然不失紧凑和富于整体性,这都得归功于作者对时空处理的功力。

  廖华强还运用了并置的手法将事件、人物平等地放于同一时间的不同空间中来处理。作品中的并置,犹如蒙太奇,是作家对现实的剪辑,突破了某一时间内的空间单一性。这就使小说这种文体摆脱了单纯的叙事功能,融进了电影的因素,使文学重整了现实中的时空。更为重要的是,并置让事件或人物“堆积”在一起,有效地烘托、渲染了某种情绪或观点,使表达更具意味。无论是小江流早上醒来伸懒腰与鬼哭岭的突击队员开始安营扎寨的并置,还是林跃进在工地倒头就睡与阮玲赤身在空床辗转至天明的并置,抑或是江流在北去的火车上的思绪与林月正躺在床上发楞的并置……都使得更深层的意义在并置中产生,并且不断延伸,拓展了叙述的意蕴层面。

  不同于大历史的写作,也不同于淡化、消解、戏说或者颠覆历史的写作,《默雷》是以个体的性情和体温感受遥远,将历史还原到存在和人性的维度。这应该是作品所要表达的东西。人,任何时候都面临生存的挑战。大跃进时期的雷岛人,更是面临饥饿和旱魔的双重挑战。在1959年的饥荒中,“阿爷由一个木乃伊膨胀成瓷娃娃”,水成冒着生命危险带队出海采海榄子冲饥,懒虫像猎狗一样啃生鱼……这就是当年的生存景况。干旱,一直威胁着雷岛人的生存。开凿运河,修建水库势在必行!在“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历史号召下,人的潜能被超负荷发掘,人成了钢铁战士,成了国家意志驱动的机器人。终于,人们顶住了人祸天灾,完成了这浩瀚的工程。然而,人在这过程中,人们失去了很多……他们的情感由此而遭受巨大的创伤。

  更为耐人寻味的是通晓历史的哲学家江流的性格转变,深究这转变的原因或许能打探作者全部的写作意图。因为,江流的转变是和历史进程的发展密切相关的,或许作者是想通过江流表达这样的观念:个体是生活在具体的历史情景中,当下的历史影响甚至决定了人的思想与行动。此外,《默雷》质朴的乡村生活折射出雷岛人的生活底蕴与文化内蕴,其中包括雷岛人骨子里的恋乡情结,以及生死相许的乡土情爱等,这都进一步丰富了《默雷》在文化和人性上的含量。

  图:

  《默雷》,廖华强著,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年6月版,22.00元。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